![]() (本网讯)国庆假期怎么过?来看看这些家庭的“文化过节”。10月1-7日,“那”里稻花香米食文化展在爱琴海城市广场“城市书房”举行,展出部分广西传统米食及相关内容的图书。期间还开展了《广西饮食文化》分享课堂,国庆节、重阳节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体验制作传统米食,加深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米食文化是人类饮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其含义是人们形成的以大米为主食的文化现象,该文化现象包括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人们对水稻的种植而形成的生产文化,以食米而形成的种种生活文化。壮族是稻作民族,壮侗语民族中称水田(稻田)为“那”。据“那”而作,依“那”而居,据此孕育的文化称之为“那文化”。广西作为稻作文明和贝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及传承地,饮食文化的内蕴久远而深厚,民族人口众多又使这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民族风味。
在《广西饮食文化》分享课堂上,《广西饮食文化》作者、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广西文化名家吴伟峰向现场的家长和孩子娓娓道来那文化及广西米食文化的来由及特色。《广西饮食文化》收录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规划的重点出版项目“文化广西”丛书。该书以散文形式,用平实质朴、充满烟火气息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广西各地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及融入其中的文化内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品味美食、品味历史、品味山水、品味人情,一饱广西饮食文化的独特味道。
![]() 阅读分享课堂结束,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体验如何包五色竹筒粽子,感受传统米食的制作工艺,重阳节当天,还现场发送贺卡,让孩子写上感恩长辈的话语赠予家中的长辈。 本次文化展以阅读分享+现场体验活动等有趣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亲子活动,培养了亲子感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图/文 张竞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