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课堂参考

语文与儿童诗的邂逅

时间:2024-07-03 15:17:41来源:中国教师报

   儿童诗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累语言材料和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儿童诗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儿童诗的特点,有效利用统编教材中的诗歌资源,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学好儿童诗。

   童诗之“初”,巧用导入。导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开始部分,要想儿童诗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喜欢,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趣、启智之效,教师就必须重视导入环节,思考导入方式的设计、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境的描述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是否与儿童诗的情感基调一致。教师可采取以下导入方式。

   画图导入法。比如一年级上册《江南》的课堂导入,课前,教师可以让孩子尝试读文章,把读到的内容画下来;课中,展示孩子画得好的作品,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谜语导入法。孩子都非常喜欢谜语,教师在课前出示一则与本课相关的谜语,让孩子开动脑筋猜一猜,猜到今天要学习的主题,体验到猜谜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童诗之“趣”,把握仿说。儿童诗语言凝练、情感率真、节奏明快,在文本和教师的启发下,孩子很容易激发出“诗人”的潜能。可是,在低龄段的诗歌教学中,孩子会认会写的字相对较少,没有进行过儿童诗的仿写,也没有进行过整首诗的仿说。因此有以下仿说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创作。

   由字到词语式仿说。比如《怎么都快乐》一文中的仿说,教师可以由动词开始训练:“表示动作的字有哪些?”孩子们都踊跃回答:“写、拿、敲、开……”教师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进一步提问:“我们可以写什么?”孩子们可以答出:“写作业、写字……”以此类推,达到仿说训练的目的。

   游戏式仿说。这种仿说在课文《姓氏歌》中提到了,学生之间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说一说。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组词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比如:你姓什么?/我姓王。/什么王?/国王的王。在游戏中,学生能轻松抓住仿说的语言规律,感受儿童诗的乐趣。

   童诗之“核”,培育想象。很多时候我们都发现孩子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性。其实,诗歌的无限外延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在儿童诗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适时展开创造性想象,让孩子跟着诗人去复习一下久违的飞行,去感受一下长出翅膀的愉悦。

   扩想——抓住关键词句,对儿童诗文句的内涵进行开拓性想象。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含义深刻的关键词语,让学生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表达思想的作用。比如儿童诗《家》中有这样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家”去理解这句话。从“家”字展开想象,并由此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山坡是花朵的家,花朵是蜜蜂的家,大海是浪花的家……儿童诗里的一些语句总是精妙无比,概括简练。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语句进行想象,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对儿童诗的理解。

   续想——对儿童诗的结尾进行接续想象。有些儿童诗的结尾较含蓄,往往表达了中心后戛然而止。如果抓住这些儿童诗的结尾,让学生进行接续想象,可使学生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并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比如樊发稼的儿童诗《说话》中这样写道:“小溪流说话,哗哗,哗哗。小鸽子说话,咕咕,咕咕。小青蛙说话,呱呱,呱呱。”大自然里、生活中,还有谁会说话呢?说话的声音是什么呢?结果,孩子们纷纷发言:“小风儿说话,呼呼,呼呼”“小鸟儿说话,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这些想象使诗歌的意象更丰满,学生也由此对儿童诗加深了认识。坚持这样训练,孩子就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就能得到发展。

   儿童诗对于孩子学习语文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站在诗意和童心之间,站在童谣童诗和儿童之间,通过嫁接与引导,带着孩子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自己。(游丹 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