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学苑创造B>>T型秀台

【文学风尚】南宁市百花岭路小学:万物并育,百花自开

时间:2024-11-30 16:35:11来源:学苑创造杂志

牙牙

微信图片_20250514001252.png

南宁市百花岭路小学以“万物并育,百花自开”为办学理念,通过建设书香环境、开发书香课程、开展书香活动、培养书香教师、创建书香家庭等多种措施,引领全校师生畅游文学世界,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书香校园生态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的“百花园”文学社应运而生。



“百花园”之源——多彩社团,快乐学习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29.png

每一朵花儿都有开放的时间,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秉承“万物并育,百花自开”的办学理念,学校根据每学生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开设文学、琵琶、合唱、足球、绘画、武术等12个社团。提倡生生参与,人人体验。学校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轻松和愉快还给了学生,把兴趣学习还给了学生,让教育回归了自然。“我手写我心”,学生们在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收获快乐!一篇篇极具真情实感的佳作也因此在“百花园”文学社诞生。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35.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41.jpg



“百花园”之基——活动纷呈,浸润人心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29.png

“我和作家有个约会”是“百花园”文学社的常规活动。学校曾邀请汤素兰、王勇英、徐玲、味道等作家来校,和学生面对面畅谈读书、写作,让学生在文学名家的指导下,提高读写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47.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53.jpg


科技种植节活动是学校的常规活动,学生自己播下种子、养护幼苗、观察植物成长过程、做观察记录……在享受种植乐趣和劳动快乐之余,也创作了许多与种植有关的作文。优秀习作在“百花园”文学社里流传、展示。

班级作文报是“百花园”文学社的延伸,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收获写作的快乐。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00.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04.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09.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13.jpg




“百花园”之本——主题阅读,书香育人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29.png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后,主题阅读节都会在校园里掀起读书热潮。目前,学校已开办五届主题阅读节,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在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多角度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方式,激发自身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校园里书香延绵,对百花学子来说,阅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时尚。

“一种播出一园春,百卷书成百花开”,校园里花香四溢,书香流长,百花学子犹如一只只蜜蜂,在“百花园”里不断地“采蜜”“酿蜜”,愿每位学子都能酿出独属于自己的书香之蜜!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23.pn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553.jpg



学生作文展示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2.gif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我最喜欢的植物——含羞草

■唐诗媛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吗?你们肯定猜不出来,有的同学可能猜仙人掌,有的同学可能猜绿萝,还有的同学可能猜多肉……但都不对,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含羞草。

4月的一天,我在花盆里种下含羞草的种子,每天都给它浇水,希望它快快发芽。十天过去了,含羞草终于冲出地面,冒出一颗嫩绿的小苗。仔细看可以发现小苗的嫩叶是圆形的,和我的小拇指的指甲盖差不多大。含羞草发芽后,我便把它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还经常给它浇水,因为书上说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我的照顾下,它陆续长出了许多新叶子。我的含羞草终于长大啦!

有一次,我不小心碰到含羞草的叶子,发现被我碰到的叶子合拢起来了,慢慢地,茎也往下垂了,像一位见到陌生人就害羞的小姑娘。我又碰了其他叶子,结果也一样。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含羞草会‘害羞’?”妈妈告诉我,因为含羞草的叶柄下方有一个装满水的球状小囊,若有物体碰到含羞草的叶子,小囊中的水便会流向其他地方,这时,叶片缺少了向下的压力,便会合拢。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明白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了。

到了9月,含羞草开出了粉紫色的花朵。它的花朵呈圆球状,花瓣像细长的针,看上去毛茸茸的,像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让人忍不住抚摸它。对了,抚摸含羞草的时候要小心些,它的茎上长了很多尖尖的小刺。

含羞草不仅会“害羞”、会开花,还能长满小刺保护自己,我真是太喜欢含羞草了!


(指导老师:温小娟)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41.gif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绿豆变身记

■沈子超


9月30日 天气:大雨

终于放假了,可惜天公不作美,在我想出去玩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这让我郁闷极了,这时,妈妈给我安排了一个好玩的任务——种绿豆,并让我把它们“变身”的过程记录下来。

妈妈抓了一小把绿豆递给我,我在透明塑料盒里装满水,然后把绿豆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水里的绿豆犹如一颗颗绿色的小珍珠,有的还淘气地吐了几小口泡泡,可爱极了。

10月1日 天气:大雨

今天还是下大雨,漫天的乌云把太阳公公藏起来了,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心情。我一起床就光着脚丫飞快地跑到泡绿豆的盒子边,看绿豆是否已经发芽。我发现有一部分绿豆已经裂开了,像小娃娃一样睁着大眼睛观察这个世界。还有一些绿豆没有裂开,依旧安安静静地躺在水里。“加油,快点裂开,你的小伙伴在等你!”我在心里给没裂开的绿豆打气。

10月2日 天气:阴

今天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我的绿豆。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绿豆都裂开了,绿豆宝宝们争先恐后地脱掉了原来的绿衣裳,长出了一条“小尾巴”,短的约2厘米,长的快有5厘米了。水也快被它们吸干了,于是我马上给它们倒了一小碗水,再用布盖住盒子,以保持湿润的环境,然后耐心地等它们长大。

10月3日 天气:晴

今天,有的绿豆的根越长越细,弯弯曲曲的,让这些绿豆看起来像一条条头大身小的胖头虫;有的绿豆的根衍生出几个小尖尖,让这些绿豆看起来像长着小刺的小圆球,煞是可爱;还有绿豆的已经长出了第一对叶子——子叶。妈妈说:“子叶和其他叶子不同,它是专门负责贮藏营养的。它把营养输送给新叶子后,自己就耷拉下来了。”这不就像妈妈吗?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自己却熬出了白头发。

10月4日 天气:晴

今天的子叶已经垂下了头,而新的叶子也长出来了,碧绿碧绿的,摸上去滑滑的,很有光泽,看来我的绿豆们已经“变身”成功了。观察了几天,我总结了一下,不需要给绿豆放太多的水,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通过看绿豆发芽,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不过短短几天时间,绿豆就变成了豆芽,生命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


(指导老师:农兰杰)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50.gif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这个西瓜好甜

■曾子涵


西瓜不像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的苹果、石榴那样色泽鲜红透亮,招人喜爱。它长在地上,身披绿衣,和瓜藤一个颜色,一点儿也不显眼,可它堪称夏天的水果之王。若你想在酷热的夏天里解暑、解渴,西瓜是不二地选择!

老师看我们那么爱吃西瓜,决定带我们去学校天台种西瓜。我们把铁铲、铁桶、浇水用的壶,还有种子都拎到我们班的瓜地后。老师便开始分配任务了,男生负责挖土、松土,将土地弄平整,并埋好种子;女生则负责浇水。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顶着毒辣的阳光,汗流浃背地忙活了一个上午,才完成任务。

我每天都和同学上楼查看,可好几天过去了,小苗还是没长出来。我焦急地盼望着:快呀,西瓜苗快长出来啊!一周后,我惊奇地发现瓜地里冒出了不少嫩绿的芽儿,如同电线杆一样立在那里,好像在站岗。

因为有肥沃的泥土,所以瓜苗们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才过了一个多月,瓜苗就变成了瓜藤。弯弯曲曲的瓜藤上长着一片片手掌般的绿叶,就像给瓜地盖上了一张绿地毯。有杂草长出来,拔掉!有蚂蚁在藤上,除掉!渐渐地,我和同学们上天台的时间多了起来。在大家悉心地照料下,瓜藤越长越好,有些竟长到瓜地外去了,但就算离了“家”,它们也毫不畏惧,只管努力生长。某一天,瓜藤上开出了很多淡黄色的小花。那些花开在离叶子的不远处,就像一个个穿着淡黄色舞裙在绿色舞台上跳舞的小姑娘,美丽极了!

我们盼着结西瓜,也盼着吃西瓜。不久,花谢了,一个圆圆的家伙进入了我的视线,这个圆圆的家伙真是个精明的潜伏者,它小小的,嫩绿嫩绿的,隐藏在绿色的瓜叶下面,就像伪装得极好的侦察兵潜伏在阵地上,你不细看真的很难发现。接着,其他同学也发现了小西瓜的身影,一个,二个,三个……呀!有十四个呢!这就是我们劳动的成果啊!老师告诉我们,再过一段时间,西瓜就能吃了,我们期待着,喜悦着。

三个月以后,有些西瓜成熟了,老师便带我们上天台摘西瓜。老师精挑细选了5个大大的、圆圆的、已经熟透的西瓜,同学们合力抱着、扛着,开心极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有的问甜吗,有的担心不熟怎么办?我们将这些圆圆的大家伙摆上讲台,老师拿起西瓜刀,吵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同学们都紧张地盯着西瓜,大家几个月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刻啊!西瓜被一分为二,汁水瞬间涌了出来,可我们只看见了红红的瓜瓤,却看不见黑色的瓜籽,呀!原来我们种的是无籽西瓜,真是棒极了!每个同学都分到了一片西瓜。我仔细品尝着手中的西瓜,只能用六个字来形容它——皮薄、肉脆、汁甜,真是无愧“夏季水果之王”的称号。

自己种的西瓜就是不一样,我们享受到了劳动的成果,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尝到了收获的快乐。我们吃的不只是西瓜,还有喜悦的心情。


(指导老师:莫家铃)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56.gif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学插秧,惜粮食

■莫朝扉


以前我有一个绰号叫“浪费大王”,因为我从来没把“粮食来之不易”这句话放在心上,经常随意浪费粮食,不喜欢吃的食物,就直接倒掉。父母一直批评我,可我就是不以为然,屡教不改。爸爸为了让我改掉浪费粮食的坏毛病,决定带我去体验粮食的种植过程。

此时正值春耕,爸爸把我带到叔公家,让叔公教我插秧。一大早吃过早饭后,叔公就带我去田里插秧了。我以为种植稻谷就像平时我们在学校花圃里种玉米一样,挖个坑,把种子丢进坑里,盖上泥土,就可以等着收果实了。但是听了叔公的介绍,我才知道种植稻谷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首先要犁田翻地,把田地里坚硬的泥土挖松、打碎、整平;然后清理水渠,把水引到田里;再耙田,把泥土耙成泥浆,并打上基础肥料。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才可以把浸泡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入田地里,盖上薄膜,进行育秧。叔公家的秧苗,经过几星期的培育,已长成茁壮的秧苗了。远看去绿油油的一片,像一块铺在水田中的巨大的绿色地毯。

叔公小心地拔起秧苗,把它们绑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扔到我面前,让我把它们整齐地放进大筐里。装满两筐后,叔公把秧苗挑到了耙好的水田边。接下来就开始插秧了。叔公先下到田里,给我示范如何插秧。只见他弯着腰,左手拇指快速分出一小束秧苗递到右手,然后迅速把秧苗插到泥土里。不一会儿,一排插得整整齐齐的秧苗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原来插秧如此简单!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跳入田里,溅起的泥水,一下子就把我变成了一只泥猴。我模仿着叔公的样子开始插秧。我笨手笨脚地分出一束秧苗,用右手握着用力地插进泥土里,可是我刚一抽手,那一束秧苗便横七竖八地浮上了水面,根本立不起来。我又尝试了好几次,双手并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手中的秧苗给插完。可当我得意地抬起头时,却看到自己插的秧苗歪歪扭扭,深浅不一,像一群东歪西倒的懒散士兵。此时,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起来,仿佛在嘲笑我。

叔公走过来告诉我,插秧是有窍门的。要以旁边插好的秧苗为标杆,每插一束秧,都要观察它与其他秧苗的距离,就像写字一样要横平竖直,而且插秧苗的力度要适中,这样秧苗才能立得住。我在叔公手把手地指导下,慢慢掌握了插秧的要领,插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但是,插秧时我总会踩到泥中的石子,痛得龇牙咧嘴。而且田里的泥土又深又黏,我每次抬脚移动都十分吃力。不仅如此,我的手臂也被火辣辣的阳光晒得生疼,双腿还被虫子咬得满是红疙瘩。此外,由于长时间弓着腰,我的腰酸痛极了,连站立都困难。汗水浸透了我的衣服,顺着我的额头一滴一滴地掉入田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当时的我最真实的写照。

经过半天的劳作,我和叔公终于把秧苗都插完了。排列整齐的秧苗像一幅美丽的壮锦,一阵暖风吹过,秧苗们开心地向我挥手致谢。

叔公告诉我,以后的几个月里,还需要多次除草、施肥、杀虫,到秋天才可能有好的收成。原来我们吃的米饭要付出这么多劳动才能得到,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现在,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尊重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当然,爸爸妈妈也再没叫过我“浪费大王”了。


(指导老师:邓玉芬)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01.gif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美丽的栀子花

■廖晟翔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青的草,绿的叶都长了出来,漫山遍野的花儿竞相开放,它们都着急回到春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

在公园里一片绿色海洋中,一朵朵雪白的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歌词“栀子花开呀开”中说的栀子花。同学们,你们见过洁白又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栀子花吗?

栀子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呈对生或者轮生状态。阳光下的叶子就像刚被洗过似的,翠绿中带着油润的光泽。栀子花的花苞比较大,不全是白色的,上面“画”有一条条浅绿色的弧线,远看像一个白色的小水滴,近看像一个印着绿花纹的小手套。盛开的栀子花有六片花瓣,花瓣摸起来十分光滑,像一块小肥皂。美丽的栀子花还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一阵春风吹过,一股淡淡的清香便扑鼻而来,令人陶醉。花香吸引来不少小虫,它们在栀子花上爬上爬下,一会儿在花蕊处打滚,一会儿在花瓣上打闹,仿佛将栀子花当成了游乐园。

雪白而又芳香的栀子花宛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栀子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快乐,增添了一份清香,增添了一份遐想……我爱它,爱它的淡雅,爱它的洁白,更爱它的清香!


(指导老师:李京谣)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07.gif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乡村振兴之沃柑种植

■官煜航


为了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舅舅和爸爸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马山县百龙滩镇勉圩村流转了500亩土地,带领留守村民种植沃柑。

在土地流转之初,爸爸他们就聘请了农业专家做指导,立志种植绿色有机生态沃柑,在翻耕土地、选苗、种植……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2020年3月,爸爸他们在果园种下了25000棵优质沃柑树苗。

随着天气回暖,嫩绿的新芽仿佛商量好似的,一夜之间都从叶柄处悄悄地探出头来,小小的叶片上沾满了露珠。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极了一颗颗宝石,亮晶晶的,十分动人。沃柑树一年要长4次新的枝条,分别是春梢、夏梢、晚夏梢和秋梢。每一趟新梢都会伴生蚜虫、蓟马、潜叶蛾、红蜘蛛等害虫,有时还会得可怕的溃疡病,这个时候选用有效而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喷洒沃柑树是很重要的。与用药同等重要的是用肥,每一次新梢的生长过程都会涉及催芽、拉枝、壮梢等需用肥的环节。爸爸说:“种植沃柑树很辛苦,比养孩子还要操心。”经过爸爸他们两年的精心管理,当初的小树苗都长成了两米多高的树。这些树的树枝十分粗壮,叶片肥厚,显得生机勃勃。

春天,沃柑树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雪白雪白的花朵小巧可爱,诱人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旷神怡。勤劳的小蜜蜂像搬运工一样在花丛中来回穿梭,蝴蝶翩翩起舞,满园的春色,满园的希望。春末,沃柑树上便缀满了如绿豆般大小的果子。

夏天,小果子渐渐地长成乒乓球一样大小,碧绿如翡翠的大果子。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躲在树叶后面玩捉迷藏呢!

秋天悄悄地来临了,沃柑由绿变黄,树上犹如挂满了小灯笼,压弯了枝头。

国庆假期,爸爸带着我在果园的小道上散步,我转头望着爸爸黝黑的皮肤和鬓角的白发,轻轻地问道:“爸爸,你累吗?”爸爸沉默了一下,说:“累,但也开心。”看着我疑惑的眼神,爸爸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树林说:“以前这些地方长满了齐人高的杂草,没有任何用。我们翻耕种果树以后,那些留守在家带孩子的阿姨和婆婆们可以到果园来做工,领工资,待果子成熟卖出去后,她们的收入还会增加,生活也会得到改善。你明白了吗?”我明白啦!原来沃柑不仅仅是一种水果,还是我们的致富果啊!


(指导老师:邓玉芬)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636.png




本文选自《学苑创造》2023年7—8月刊(3—6年级版)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12.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16.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19.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23.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26.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29.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32.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233736.jp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