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招考>>考试大家谈

2013年高考试题分析:政治—基础易过,提防大题陷阱

时间:2014-11-14 14:44:16来源:本站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今年的试题,无论从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还是从试题的能力要求、题型、难易比例等方面来看,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考查的知识点全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基础性强,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因此,试题看起来不难。然而,试题又设置了很多陷阱,需要考生在全面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一、基础性强,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一)试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说
     基础知识就是教材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而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是历年高考的特点之一。今年的17道政治试题涉及的知识包括:价值、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汇票;经济效益;公司;国家职能;唯物论;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联系;一国两制;宗教政策;国际关系;党、政府、人大的作用;如何搞好农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对立统一等。
     (二)提问清晰具体,考核理论明确
     1.主体明确。政治考查的主体一般有政府、政党、政协、人大、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如第28题“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体是政府”;又如,第26题“为提高利润率,该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有……主体是企业,等等。今年的政治常识题设问出现了主体多元化,如第38(1)题“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2.提问清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的理论知识明确。比如,第25题“下列情景中,一般采用汇票结算的是”;第29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是”;第32题“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第38(3)题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第39(6)题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等等。
     二、能力要求较高,得高分不易
     (一)关注国家大事,体现时代正能量
     围绕热点事件出题,体现国家意志,突出考查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知识的基础上,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发展知识、建构知识。试题的选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时代正能量。比如:第26、27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运行”;第29题“保护利用文化资源”;第32题“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第33题“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的当选和任命”;第34题“宗教界依法从事上述公益慈善活动可以享受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第35题“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和扩散核恐怖主义”;第38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第39题“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关于国家政策、保护耕地、核恐怖主义的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一国两制、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民族宗教等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虽然这些知识、时事备考时老师已讲过,但高考提问角度新颖,需要考生把握时政背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完整作答。
     (二)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试题突出灵活性,陷阱多,得分难。今年的政治高考试题,进一步坚持了能力立意这一指导思想,试题大都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设问考查考点知识,贴近教材。然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大幅度提升。如第24题虽然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但设置了“社会总价值”这一新概念,如果考生不理解,就容易出错;第33题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的当选和任命反映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选举特区行政长官的权利,但“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最高立法权和司法权”和“中央政府对香港地方行政事务拥有最高管理权”两个题旨不容易判断;第34题宗教界依法从事上述公益慈善活动可以享受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假如考生不对材料进行准确分析就会错选“促进了宗教公益慈善事业与正常宗教活动的统一”这一选项。
     2.能力要求更高的主观题。从表面上看,较为容易的主观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而试题加强了对所获得的信息与课本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考查,如果审题不准确,就容易失分。比如,哲学试题为限制型的小角度试题,要求考生全面把握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材料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第 38(3)题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解答时既要把握谁是历史的主体,又要联系材料分析农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评分标准来看,淡化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哲学原理分数比例均为30%,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给分达到70%,这给我们平时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对于这种小角度的哲学试题,重心应放在分析、综合与运用上面。又如,经济常识均为开放型试题,答案要点多元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如第38(2)题“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该村在土地集约经营上成功的经验”,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又如第39(5)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加强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意义”,共同点有很多,只要写出其中两种就可以得满分。
     高考虽然以能力立意为主旨,但能力的提高是以全面完整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因此,教师在指导高考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以书为本,回归教材,精心指导学生学会按考点进行知识整理,形成关于每个考点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每一个考点及其与其他考点之间的联系。同时,重视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