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学生有权“弹劾”老师吗? 大逆不道or维权意识觉醒

时间:2013-10-21 03:37:40来源:本站
       编者按:福州一所中学的十多名初二学生,因不满代课英语老师的教学方式,当堂通过举手表决要求更换老师。最终学校换了老师,但当事学生也向该老师道了歉。学生“弹劾”老师引发了广泛争议:这到底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还是学生维权意识的觉醒呢?教师这个职业是应该终身制,还是应该也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我不惜让女儿调班级 也要躲开“问题老师”

  ◎东边有雨

  我想说,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老师只不过是代管者。学生“弹劾”老师,看似有悖常理,但其中反映出学生们的理性和成熟,也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弹劾”老师这件事。只要理由充分,举止文明,学生们的这一举动应该得到允许。

  这让我想起高中时代,因没有胆量“弹劾”梁老师,至今都非常遗憾。梁老师大学毕业后,因受冲击而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十几年后回城,做了我们的英语老师。梁老师英语水平很高,厚厚的英语字典能倒背如流。他特别强调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家长的希望。同样的话,说一遍挺鼓舞人心,说两遍就让人不耐烦,说三遍就令人生厌了。可梁老师每次授课之前都要说上二十分钟,弄得课程内容讲不完,还要拖堂。同学们都很生气,因高考在即,时间非常宝贵,而他还要每天重复这番苦口婆心的话语。其实,我们能理解梁老师,他是自己被耽误怕了,所以总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可我们面临高考,真的是一寸光阴一寸金,无法消受如此昂贵的唠叨。面对好心带来的心理折磨,我们只能在心里生气,不敢有“弹劾”老师的奢望。高考时,我们班的英语成绩远低于其他英语老师教的班级,我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果老师能认识到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进度,包括语言和语速,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定位、设计,才能发挥教师授业解惑的天职,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学生有权更换老师,这是理所当然!

  我女儿曾经遇到过以严厉著称的班主任金老师。金老师把班级分成几个组,当某组有同学违规违纪时,全组同学都要陪着受罚——全天站着听课。金老师这样的举动令各科科任老师都很无奈,因为大家都知道金老师“不好惹”。有一天,我发现女儿回家后腿都肿了,再三追问,女儿才说出实情。女儿说,她们组算是表现最好的,才被罚了一次,有的组已经被罚三四次了。我问女儿,同学就没有提出异议的?女儿说同学们曾经抗议过,但换来的是金老师变本加厉的惩罚。有同学曾经向学校提出“弹劾”老师,但学校领导护着金老师,认为如果学生们不犯错误就不会挨罚了。我思考再三,次日给学校教务处打电话反映情况,并申明如果问题不解决,我将向市教委反映。据女儿说,金老师当天非常生气,在班级里大发雷霆,说她这样做就是为了立规矩,让同学们心无旁骛地学习,以确保班级升学率排名第一。或许金老师说得没错,高压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但其副作用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金老师的班是尖子生班,想进去的人趋之若鹜,我还是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坚持为女儿调了班级。

  没有什么比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更重要的事情了。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也是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学生“弹劾”掉不称职的老师,是维权意识的觉醒,也是选择更适合自己成长的环境,我举双手赞成。

      我曾让学生写纸条给自己提意见

  ◎乡下玉米

  我还记得,那一年,年轻的我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我的课上得怎么样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初为人师的我对此心中无数疑问。一周过后的自习课上,我请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给我提意见,我表示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生的纸条收上来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第一类确实是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比如:学生提的最多的意见是“声音小,说话快”,“提问总是提问那几个同学”;第二类是有待商榷的,比如:“总是微笑,不够严厉,导致班级纪律不好”,第三类是学生请教问题的,比如:“背文言文有没有诀窍”、“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第二天,针对学生提的意见,我诚恳地进行表态:大家意见比较集中的“声音小,说话快”等问题,我一定会努力改进。不过,改进有个过程,请大家给我时间,也欢迎大家继续督促我改进。

  我接手的这个班是幼师二年级,此前,他们的语文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初为人师的我在教学方法、方式上肯定有很多地方比不上他。不过,由于我虚心向学生征求意见,而且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不断努力改进自己。很快,学生就开始接纳我了,班级纪律也好了很多。在两周后的一次语文课后,有一个学生对我说:“张老师,你现在上课比以前好多了,原来你说话快得我们都跟不上。”

  如果我当初不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一味按自己的方式讲课,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们会不会反映到主任室、会不会要求换老师呢?这还真不好说。尊重是相互的,做老师的要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学生的也要注重和老师的沟通,而不是动辄“弹劾”老师。适应也是相互的,老师要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老师。

  当然,如果老师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做学生的也不是只能听之任之,“不平则鸣”是可以的,不过为什么不采用温和的方式呢?比如课后找老师沟通、向班主任反映?师生有着共同的目标,如果双方能有良好的沟通,多些交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多些反思,哪至于走到“弹劾”这一步呢?
 

  师生之间应倾听彼此的心声

  ◎萝乐

  教师的工作不但要“教书”,还包括了“育人”,这就决定了它与一般的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回应。这种回应并不是指教师们要百分百地无条件满足学生的要求。合理且可行的部分,应当满足,而不能满足的部分,教师应该耐心说明,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

  在福州这所学校部分学生“弹劾”老师的事件中,学生一直在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初二的学生向班主任、家长反映何老师“语速太快、无法听懂”,虽然班主任希望他们适应老师的教学,但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显然不够到位,以至于学生到了最后才明白“老师几十年的教学习惯不会为谁而改变”。

  试想,如果何老师在学生表达了不满后即进行良好交流,事情必不至于发展到“弹劾”这一步。如果老师们让学生明白,不适应老师的教学就要求换老师并不是最佳方法——所谓众口难调,鲜有老师能让所有学生都满意。对于学生来说,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自己更应努力调整,尽量跟上,而不是要求老师和同学们停下来等待自己。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他们不但能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还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得到课本知识以外的锻炼。

  单纯地赋予学生“弹劾”老师的权利,不但让学生失去在逆境中前行的机会,还可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膨胀的温床。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导致老师的声音被淹没,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公。因此,让学生拥有“弹劾”老师的权利,不见得是最佳解决办法。有不满,有矛盾,让双方都听到彼此的声音,在交流中寻找相处的最佳姿势,这才可能促成双赢的局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