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主页 > 聚焦.专题 > 聚焦 >

走进广西“神孩子”的幕后世界——访汉字听写大会西大附中代表队

时间:2013-11-06 17:03来源:本站
                               汉字听写大会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代表队,左起后排:李柯霖老师、王自然、张心语、张秀玲老师,
                                                   左起前排:梁钰婷、廖乙霖、赵立澳。(张竞文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的合影。(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本网讯)在央视热播的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代表我区出战的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队表现出色,获得团体亚军和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日前,记者到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大附中”)采访这5位被大会嘉宾钱文忠教授连声夸奖“了不起”的“神孩子”,听他们讲述进京比赛的幕后故事。
 
     1:50选拔  五名“神孩子”进京参赛

     6月下旬,当西大附中师生忙着准备期末考试之际,央视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导演来到西大附中,要从初二年级中选出5位学生代表广西参赛。年级主任李柯霖老师便组织语文组老师挑选250名学生进行选拔。听写试题是央视导演带来的,所考题目大部分是中学课本中出现的易错字、生僻字,以及容易读错和写错的人名、地名。这一轮考试后再选出50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考查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镜头感等,难度再次升级。从面试成绩和教师意见等方面综合考察这50名学生,最终选出了王自然、廖乙霖、张心语、梁钰婷和赵立澳5位学生。这5位学生既有“全科优等生”王自然、廖乙霖,又有语文成绩突出的张心语、梁钰婷、赵立澳,5位学生的共同点都是平时非常喜欢看书,阅读量很大。
     因在准备期末考试,再加上要配合央视导演还要拍摄今后用的素材,王自然等人也没什么时间看书备战了。比赛的考题没有具体的范围,惟一可循的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带队老师李柯霖、张秀玲在期考结束后的两天凭对校内选拔赛考题的记忆,与语文组老师们一起整理了一些词条,并带上《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文字工具书,领着这5位孩子进京赶考。

选拔赛现场。(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李柯霖、张秀玲老师临场监考。(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记忆有方  神孩子并非神乎其神

     比赛视频在北京与天津交界的一处酒店里录播,来到北京,王自然等人每天除了录节目、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啃字典、记词汇。在参赛的这20天中,因比赛与比赛连接得比较紧凑,比赛花絮又要一遍一遍地录,留给他们集训的时间不多,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记住更多的字形,成了带队老师和参赛学生日夜思索的问题。
     广西队被安排在复赛第七场出场,在此之前,7名师生都认真观摩了前面的比赛,李老师、张老师从前面几场出题的范围中又找出几处原先忽略掉的“死角”,与留在学校的语文组老师一起不断梳理出大量词条。“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画,并且都反映着一段历史,特别是成语,从成语的典故还可以引申出相关的历史人物,也就再把这些相关的知识记下来,做到举一反三。”张秀玲老师告诉记者。据了解,这次大赛不但考语文词汇,还考历史知识,会考到一些历史人物的人名,有些人名是笔画比较多的生僻字,如范蠡(lǐ),有些人名是经常见到的字但容易读错,如金兀术(zhú)等。
      老师找出那么多词汇,“神孩子”们又是如何消化的呢?张心语说:“汉字发展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汉代许慎确立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理论,懂得一些文字学知识,抓住汉字‘表义’这个根本特征,再通过自己的理解拆字,就牢记这个字了。”如兵燹(xiǎn),词义为“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张心语通过词义把“燹”的上下结构拆分为“火烤两只猪”。“战火纷飞,牲畜流离失所,所以就火烤两只猪了,可以通过想象的画面来记住‘兵燹’。”这位小才女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工整地写出“兵燹”二字。
     短时间内不可能扫完每个“死角”,在比赛中总会遇到记忆模糊的词语,有些词在词典中是不收录的,如一些北方方言词汇。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所以汉字听写大会对这些南方孩子来说“有点儿较吃亏”,在总决赛中,梁钰婷遇到的词“一大趸儿”就是儿化音的北方方言词,但梁钰婷还是淡定自若地把这个词正确书写出来了。梁钰婷说这词在赛前还没见过,当主考官李梓萌把题目念完,她脑子里扫过的是词典里念dǔn的字,词典里念dǔn 的字也不算多,所以可以用排除法去选择。“一大趸儿”的词义是多的意思,平时接触的词汇“拥趸”也有多的含义,选“趸”就比较靠谱,而打盹的“盹”怎么凑都凑不进去,就不可能是这个“盹”了。“这次比赛我们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不但记了很多汉字,也有效地提高了心理素质。”这个说话细声细气斯斯文文的女孩,在第一次上场就写错“芦笙”一词,但在往后的比赛却是越战越勇,半决赛因写出“颛顼(zhuān xū)”一词,带领队友闯进决赛。

赛前备战。(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与主考官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子萌合影。(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积微成著  成绩来自平日的努力

     “神孩子”在比赛中能正确书写很多生僻字及冷僻词,让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的成人年瞠目结舌,也有不少人赞叹后给出结论:死记硬背字典的结果。带队老师张秀玲说:“孩子们的训练时间很短,从选拔到参赛也就二十多天的时间,而这点时间并不能把1800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全看完,并背下来,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表现完全是靠平时的累积,仅是靠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是很难走得远的。”
     据张秀玲老师介绍,这些孩子不但喜欢阅读,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不懂的字都会去查字典,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把书看完。张老师还特别提到队中惟一的男生——王自然。王自然是近年全校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年级考试时不是拿第一就是第二。从小就拿到不少学习竞赛奖,小学六年级获得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个人优秀奖,初中参加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一等奖,被同学誉为“考神”。 E时代的校园,很多学生走路都在看手机,而王自然却是看手中的书。谈到学习心得,爱看书的“考神”还是从一本书说起:“《水煮三国》中讲到,一个人做事要想达到最高效率,就应该处理那些还没到来的重要之事,而不是已经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样才能够以更轻松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这道理用到我们的身上就是提前学习,如果我们都把全部心思放在消化当下的知识和做作业,必然会造成压力很大,效率下降,如果我们投入一定的时间预先学习,那就会觉得很轻松,还可以留出时间继续往后的学习。”提前学习让王自然在初二就把初三的数理化自学完,现在刚上初三的他已经开始自学高一的数理化。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王自然不是打没有准备的仗,因平时阅读面广,累积了大量的词汇,所以在比赛中淡定自如地书写出“阴翳(yì)”“下巴颏(kē)儿”“悒悒(yìyì)不欢”等词。王自然不但书写正确,而且一笔一捺写得非常工整。这是因为在比赛中看到另外一个队的队员在书写“刮痧”用了连笔,被大赛裁判判定书写错误,所以每次在提交以前都要仔细检查是否字迹潦草,有不恰当的连笔。“汉字不但要读准音,还要书写正确,也给了我警示:考试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这是我这次参赛最大的收获。”王自然不仅自学能力强,也善于总结。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些孩子都非常喜欢语文课和历史课,喜欢知识面广的老师,在他们看来老师在课堂上扩展课本之外的知识,会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李柯霖老师介绍,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古文教学,如果课堂气氛不好,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在讲授古文时,老师会尽量把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古代器乐、古代礼仪、历史人物及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穿插于课堂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点滴积累成就了“神孩子”们较高的语文能力。汉字听写大会后,李老师和张老师觉得这些知识只通过课堂来传播是远远不够的,今后要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不定期地出相关内容的墙报或展板,活动课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课外指导学生每周或每月看一本书等。

总决赛现场。(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与本次大会导演邢磊合影。(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戮力同心  大环境下的“神孩子”团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总决赛是个人赛,广西队和浙江队是仅有的两支以团队形式进入总决赛的队伍,虽然是五人全部进总决赛,但比的还是个人,金灿灿的奖杯是奖励个人冠军的。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廖乙霖等人还是把总决赛当做团体赛来比。总决赛上队友每答对一题,小伙伴们都由衷的高兴。孩子们的表现得到了大赛裁判和嘉宾老师的称赞。“场上稳重、大气,场下礼貌待人,综合素质很高。”这是大赛裁判程荣老师给广西“神孩子”的评价。
     “这几个孩子一直是以团队备战与应战,团队精神让人感动。”张秀玲老师向记者透露,从半决赛到决赛只有一天的时间,这时孩子们发现有很多成语出自《新华成语词典》,是《现代汉语词典》没出现的,于是五个人在一天时间内,把一本800页左右的《新华成语词典》用轮流划重点的方法翻阅完,而他们齐心协力备考的却是个人赛。梁钰婷说:“我们当中不管谁夺冠,都是我们广西队获得的,是我们广西的荣誉。”
     据李老师、张老师介绍,这些孩子在班上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经常召集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攻克难题,他们不但是学习尖子还是班级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组织者。当记者问及最喜欢参加学校什么活动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两会一节。”西大附中的两会一节,即学校运动会、元旦文艺晚会、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据校办李良刚主任介绍,“两会一节”是西大附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领导才能,活动的内容大多数为集体项目,从而也提升了各班级的团队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原来,“神孩子”团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千锤百炼而成的。

比赛结束,孩子们请评委签名。(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比赛结束后的全家福。(西大附中提供图片)
 
     放学的铃声响起,记者的采访也随之结束,离开西大附中时,许多学生正在操场训练集体跳绳、板鞋竞速、投球接力等,备战下个月即将开始的校运会。竞赛、考试是学生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明年五位“神孩子”也将迎来他们学生时代的一次大考——中考。“为做人奠定基础,为成长积蓄力量”,孩子们铭记校训,蓄势待发。(张竞文  秦越霞)
西大附中校园内为校运会备战练习跳绳的孩子们。(张竞文摄)
 

 
顶一下
(180)
90.9%
踩一下
(18)
9.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