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4月4-8日,广西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令外省人羡慕的“三月三”假期,壮族“三月三”狂欢又来了!而在假期的前一天下午,位于“中国嘹啰山歌之乡”南宁市良庆区的南晓镇中心学校搭起了山歌台,师生们列成方阵,手拉手唱起了《嘹啰迎客歌》,迎来四方宾客,共贺“三月三”。 南晓镇中心学校已连续三年“三月三”举办壮族嘹啰民俗文化节,活动由良庆区委宣传部主办,良庆区南晓镇中心学校承办。今年活动的主题为“良辰美景·自在良庆”,活动内容丰富,不但有嘹啰山歌展演、民俗文化展示,还有香火球、花样滚铁环等民族体育运动表演及民俗美食长廊的美食体验。 ![]() (南晓镇中心学校学生的花样滚铁环展示)
嘹啰山歌是一种二声部山歌,形式上可以二人对唱,也可多人对唱,唱词因首、中、尾部都出现“嘹”与“啰”的衬词,嘹啰山歌因此得名。因其音乐格式富有特色,传唱千年的嘹啰山歌逐渐进入当今文化界的视野。
当天的嘹啰山歌展演,师生们向观众展示了传统“嘹啰”和新篇山歌的魅力——刚参加南宁市“专项治理聚民心 惩腐打伞扬清风”电视台文艺汇演的新编山歌《清风漫乡村》、2017年参加南宁电视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歌进校园展演”的获奖金曲《二十四节气》、南晓镇中心学校校歌《迈向辉煌的明天》、南晓传统童谣《小公鸡叫我去学校》、南宁市中小学特色艺教工作室原创嘹啰山歌《打春》、改编自良庆区迎客歌的《嘹啰迎客歌》等,还有应邀参演的那陈镇中心学校师生歌队带来的《点赞南晓镇中心学校》。节奏明显、音节和谐的嘹啰山歌,让现场不会壮话的观众也情不自禁和着节拍“嘹”“啰”哼了起来。 ![]() (那陈镇中心学校师生歌队带来《点赞南晓镇中心学校》)
据了解,南宁市良庆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区,其中壮族人口占城区总人口数的86.70%。良庆区壮族人民一直保留着唱山歌的习俗,壮族嘹啰山歌是壮族民众“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的主要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及艺术价值。2013年,良庆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嘹啰山歌之乡”称号。2014年良庆壮族嘹啰山歌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嘹啰山歌”成为了良庆区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南晓镇中心学校是良庆区开展“嘹啰山歌进校园”比较早的学校之一,学校有一支师生嘹啰山歌队,他们在课堂上、班会中、国旗下传唱嘹啰山歌,传播山歌的魅力。学校还专门邀请民间山歌艺术家班继联、壮文作家钟希增为孩子们传授嘹啰山歌的历史渊源和唱腔唱法,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这项民族传统文化。目前,南晓镇中心校的师生嘹啰山歌队已发展至上百人。学校与民间山歌艺术家经常新编山歌给学生传唱,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美德教育篇,还有传授生活生产知识的“百科全书”篇、颂新风展新貌的时政篇等,朗朗上口、平仄押韵的嘹啰山歌不但教会了孩子们母语,还对孩子们的智力开发、道德情操培养、理想信念养成有了很好的启迪和教化。如今该校师生人人会唱嘹啰山歌,师生嘹啰山歌队还多次走上城区歌台、全区舞台、电视台文艺汇演。学校也因此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 (南晓镇中心学校师生歌队演唱新编山歌《清风漫乡村》)
除了嘹啰山歌,南晓镇中心学校还启动了壮族香火球进体育课堂的项目,如今嘹啰山歌、壮族香火球这两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在该校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当天的民族体育运动表演中,该校学生展示了这项简单易行却不失趣味的壮族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只见活动场地的中线两端各竖一根竹杆作支架,中间横一根细长平直的竹竿代“网”,六名男生分两边隔“网”相战,学生用手或身体的任何部位击打以鸡毛、香、铜钱、笋壳、竹筒制作的香火球过“网”,不能让球落地,球落地为失分。竞赛规则有点类似沙滩排球香火球让到场嘉宾跃跃欲试起来,现场是一片欢声笑语。
“南晓人爱唱嘹啰山歌,全镇80%的人会唱嘹啰山歌,而壮族香火球的发源地就在我镇古元村,晓元村香火球第七代传承人班继联也正好是我校家长,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把这两项‘非遗’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该校校长李盛成表示,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把民间非遗项目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们体验传统技艺,感受非遗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图/文 张竞文) ![]() (壮族民间体育竞技——香火球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