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蒙秀溪
![]() 2012年11月2日,在由广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小学数学两岸四地高效课堂观摩暨十年课改成果报告会”活动现场,柳州市景行双语实验学校数学教师龙入云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一课,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龙入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生活中带有三角形的物体,以便于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很快,学生掌握了“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等知识。 龙入云善于把生活引进课堂,又把课堂延伸至生活中,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活味。他告诉记者:“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时就会感到特别自然、亲切、真实。” 数学处处有生活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龙入云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在教学中,他通过多种方式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龙入云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他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就像是在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样。” 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龙入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的活动,让学生模拟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情景。首先,他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个小商店,货架上摆满明码标价的商品,并公开招聘售货员。然后,他让每个小组长给本组成员每人发一块钱,学生拿着钱到商店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活动中,学生根据手上的现金和商品的价格,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使课堂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学生在这样的情景模拟中,对人民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从中体验到成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龙入云组织学生来到操场,让学生各自选定一个建筑物,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空间与图形的关系。他还让学生做这样的假设:图书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2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500米处,医院在学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处,车站在学校的正西方向800米处,我们该如何画这个方位图呢?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很快画出了方位图。 解决数学的相关问题,龙入云常常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用具体的生活事例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然而,由于数学本身概念性比较强,数学语言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当具备将抽象语言生活化的能力,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龙入云就特别注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他说:“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在学习“<”和“>”的知识时,龙入云就将概念性的语言生活化,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认识“>”) 师:一天,大于号和小于号结伴出行,它们来到了美丽的公园。(展示课件) 师:小朋友们请数一数,树上有几只鸟?几只蜻蜓? 生:有3只鸟、1只蜻蜓。 师:我们以前学过等于号,能不能在数字3和数字1之间放等于号呢? 生:不能。 (教师出示“>”卡片,以大于号的口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大于号。) 师:嘿!大家好,我是大于号。大大嘴巴朝前的就是我,站在我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 (认识“<”) 师:公园里这么热闹,小鱼也游出来凑热闹了,谁能告诉大家有几条小鱼?有几只青蛙? 生:有2条小鱼,有4只青蛙。 (教师展示相应的课件,并出示“<”卡片,以小于号的口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小于号。) 师:嘿!同学们好!我的名字叫小于号。当谁的数量少时,我就要向它伸出尖尖角,尖尖角朝前的就是我,站在我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 为了让学生易于辨认“<”和“>”,龙入云创编了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张大嘴巴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他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用肢体语言将顺口溜演示出来。他的一名学生说:“龙老师的数学课真是太好玩了!他一边给我们看图片,一边扭屁股做动作,特别生动形象。” 龙入云在布置作业时,也注意凸显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如他会布置学生把家里一天的生活开销记录下来,制成表格,然后再进行支出计算,根据费用的支出情况向父母提一些家庭收支安排的建议。又如,他会布置学生估算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计算所需的时间,并据此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龙入云就这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 龙入云在课堂上。
生活处处是数学
师:小明为了保护桌子,想请妈妈买块桌布,你觉得妈妈该了解些什么呢? 生:要了解桌子的长和宽。 师:如果小明妈妈手上刚好没有尺子,那么她该如何测量桌子的长和宽?请同学们帮帮小明妈妈好不好?你们把课桌当做是小明的桌子,用身边的事物估算一下桌子的长和宽。 (学生有的用手,有的用铅笔,有的用书本……开始丈量起来。) 师:你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结果怎么样? 生1:我用手掌量,我的桌子有6掌多长。 生2:我用铅笔量,桌子差不多有4支铅笔那么长。 ……
这是龙入云在教学“长度单位知识”时给学生设计的一个估算问题。他说:“估算很重要,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炼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自觉地把数学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才会举一反三,进而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龙入云在教学中一直践行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如“五一”黄金周放假前,很多学生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他便借此契机,设计了一个“理财小能手”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桂林─阳朔”三日游的出游路线,并标注旅行中所需的各项费用——旅行社(不含餐)238元,餐费115元,自选景点海底世界门票100元,然后让学生估算这次出游应该带多少钱。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很快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460元,甚至有学生建议:“出门在外应该多带点钱,带500元。” 又如,为了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消费问题,龙入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游乐园里,大家玩得可开心了,中午时大家肚子都饿了需要用餐,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手上的钱,吃到一顿既物美价廉又有营养的午餐呢?他首先出示菜谱的课件:
然后引导学生在节约费用且保证食物有营养的前提下选择午餐。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食量选择午餐:有的学生选择了一饭一汤,有的学生选择了面食和烧茄子,有的学生选择了馅饼和水果沙拉……
龙入云常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一位学生家长说:“过去,我带小孩出去玩,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看到好看的就点,不管自己能不能吃完,这样很浪费。现在,他不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点菜,还抢着帮我做选择呢。他跟我说:‘妈妈,我们老师说了,在外面吃饭既要省钱又要注重营养。’” “数学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是数学。”这是龙入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真切地感受数学的魅力,这让他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味。他说:“以后,我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活与数学完美结合的教学路子。” ![]() 龙入云(右三)在“名师课堂暨全国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优秀课例展示会”上与其他教师合影。
人物小档案:龙入云,现任柳州市景行双语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工会主席,自治区先进教研工作者,柳州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他曾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论文奖及课例一等奖,撰写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被收入《小学数学教育》,并多次承担自治区、市级比赛课和示范课。2008年11月,他执教的《垂直与平行》一课,获自治区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2009年5月,他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获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赛课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