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数学的生活味——记柳州市景行双语实验学校数学教师龙入云

时间:2013-09-22 22:28来源:广西教育
□本刊记者  蒙秀溪

 
       2012年11月2日,在由广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小学数学两岸四地高效课堂观摩暨十年课改成果报告会”活动现场,柳州市景行双语实验学校数学教师龙入云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一课,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龙入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生活中带有三角形的物体,以便于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很快,学生掌握了“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等知识。
     龙入云善于把生活引进课堂,又把课堂延伸至生活中,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活味。他告诉记者:“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时就会感到特别自然、亲切、真实。”
 
     数学处处有生活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龙入云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在教学中,他通过多种方式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龙入云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他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就像是在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样。”
        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龙入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的活动,让学生模拟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情景。首先,他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个小商店,货架上摆满明码标价的商品,并公开招聘售货员。然后,他让每个小组长给本组成员每人发一块钱,学生拿着钱到商店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活动中,学生根据手上的现金和商品的价格,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使课堂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学生在这样的情景模拟中,对人民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从中体验到成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龙入云组织学生来到操场,让学生各自选定一个建筑物,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空间与图形的关系。他还让学生做这样的假设:图书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2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500米处,医院在学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处,车站在学校的正西方向800米处,我们该如何画这个方位图呢?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很快画出了方位图。
      解决数学的相关问题,龙入云常常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用具体的生活事例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然而,由于数学本身概念性比较强,数学语言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当具备将抽象语言生活化的能力,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龙入云就特别注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他说:“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在学习“<”和“>”的知识时,龙入云就将概念性的语言生活化,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认识“>”)
       师:一天,大于号和小于号结伴出行,它们来到了美丽的公园。(展示课件)
       师:小朋友们请数一数,树上有几只鸟?几只蜻蜓?
      生:有3只鸟、1只蜻蜓。
        师:我们以前学过等于号,能不能在数字3和数字1之间放等于号呢?
       生:不能。
       (教师出示“>”卡片,以大于号的口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大于号。)
        师:嘿!大家好,我是大于号。大大嘴巴朝前的就是我,站在我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
       (认识“<”)
       师:公园里这么热闹,小鱼也游出来凑热闹了,谁能告诉大家有几条小鱼?有几只青蛙?
       生:有2条小鱼,有4只青蛙。
       (教师展示相应的课件,并出示“<”卡片,以小于号的口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小于号。)
       师:嘿!同学们好!我的名字叫小于号。当谁的数量少时,我就要向它伸出尖尖角,尖尖角朝前的就是我,站在我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
      为了让学生易于辨认“<”和“>”,龙入云创编了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张大嘴巴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他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用肢体语言将顺口溜演示出来。他的一名学生说:“龙老师的数学课真是太好玩了!他一边给我们看图片,一边扭屁股做动作,特别生动形象。”
        龙入云在布置作业时,也注意凸显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如他会布置学生把家里一天的生活开销记录下来,制成表格,然后再进行支出计算,根据费用的支出情况向父母提一些家庭收支安排的建议。又如,他会布置学生估算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计算所需的时间,并据此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龙入云就这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龙入云在课堂上。
 
       生活处处是数学

        师:小明为了保护桌子,想请妈妈买块桌布,你觉得妈妈该了解些什么呢?
       生:要了解桌子的长和宽。
       师:如果小明妈妈手上刚好没有尺子,那么她该如何测量桌子的长和宽?请同学们帮帮小明妈妈好不好?你们把课桌当做是小明的桌子,用身边的事物估算一下桌子的长和宽。
       (学生有的用手,有的用铅笔,有的用书本……开始丈量起来。)
师:你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结果怎么样?
      生1:我用手掌量,我的桌子有6掌多长。
      生2:我用铅笔量,桌子差不多有4支铅笔那么长。
       ……
       这是龙入云在教学“长度单位知识”时给学生设计的一个估算问题。他说:“估算很重要,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炼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自觉地把数学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才会举一反三,进而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龙入云在教学中一直践行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如“五一”黄金周放假前,很多学生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他便借此契机,设计了一个“理财小能手”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桂林─阳朔”三日游的出游路线,并标注旅行中所需的各项费用——旅行社(不含餐)238元,餐费115元,自选景点海底世界门票100元,然后让学生估算这次出游应该带多少钱。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很快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460元,甚至有学生建议:“出门在外应该多带点钱,带500元。”  
       又如,为了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消费问题,龙入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游乐园里,大家玩得可开心了,中午时大家肚子都饿了需要用餐,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手上的钱,吃到一顿既物美价廉又有营养的午餐呢?他首先出示菜谱的课件:
凉菜 热菜 汤类 主食 饮料
拌豆腐 鱼香鸡丝 鸡蛋汤(碗) 面条 汽水
3.00元 7.00元 3.00元 2.00元 2.50元
土豆丝 炒芹菜 三鲜汤 馅饼(个) 果汁
4.00元 4.00元 5.00元 1.00元 2.50元
水果沙拉 烧茄子 紫菜汤 米饭(碗) 矿泉水
6.00元 5.00元 2.00元 1.00元 2.50元
 
      然后引导学生在节约费用且保证食物有营养的前提下选择午餐。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食量选择午餐:有的学生选择了一饭一汤,有的学生选择了面食和烧茄子,有的学生选择了馅饼和水果沙拉……
        龙入云常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一位学生家长说:“过去,我带小孩出去玩,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看到好看的就点,不管自己能不能吃完,这样很浪费。现在,他不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点菜,还抢着帮我做选择呢。他跟我说:‘妈妈,我们老师说了,在外面吃饭既要省钱又要注重营养。’”
       “数学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是数学。”这是龙入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真切地感受数学的魅力,这让他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味。他说:“以后,我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活与数学完美结合的教学路子。”

龙入云(右三)在“名师课堂暨全国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优秀课例展示会”上与其他教师合影。
 
      人物小档案:龙入云,现任柳州市景行双语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工会主席,自治区先进教研工作者,柳州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他曾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论文奖及课例一等奖,撰写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被收入《小学数学教育》,并多次承担自治区、市级比赛课和示范课。2008年11月,他执教的《垂直与平行》一课,获自治区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2009年5月,他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获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赛课一等奖。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