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最美教师 >

瑶乡里的“背篓老师”—记金秀忠良乡中心校六干小学教师兰富琴

时间:2014-08-28 11:02来源:广西教育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秦海燕
 
      在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的瑶山深处,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她肩上背着背篓,背篓里装满了学生的作业本、图书,手上还拎着为学生买的菜。
      她独守大山深处,在简陋的讲台上默默耕耘了30多年,从古寻到石洋,从国镇到六雷,从能段到新安,又从新村到六干,每到一个教学点,都是她一个人撑起那里的教育教学工作。她为瑶山里的孩子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她就是被瑶胞们亲切地称为“瑶乡里的背篓老师”的兰富琴。
 
瑶山深处的坚守
 
      1980年,兰富琴从金秀高中毕业便回家务农。两年之后,时任忠良乡六雷小学(教学点)校长的肖秀富来到她家,动员她到学校当代课教师。肖秀富回忆道:“当时能有个高中文凭已经很了不起了。兰老师拿着这个文凭却在家务农,那不是很浪费?”
兰富琴告诉记者:“当时肖校长开出的条件很诱人,说要是我去当老师,就可以洗脚上田了。况且自己从小就想当老师,这正中我下怀呀。”兰富琴二话不说,第二天就跟着肖秀富到了六雷教学点。
      当看到眼前的景象时,兰富琴傻了眼了:一间土坯房,一间教室,没有厨房,没有厕所,没有操场,教室里小矮凳都不多一张,墙上到处是老鼠洞,门窗烂得不得了,教室后墙上的芒草、树木遮盖了大半屋顶……她说:“我想过在瑶寨里当老师会辛苦,可没想到条件那么差。”                           

兰富琴在给学生上课。
 
       初生牛犊不怕虎,兰富琴那时想“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她先做了彻底的大扫除,用泥巴封好墙上的老鼠洞,上屋顶检漏,砍光盖过后墙上的芒草、藤蔓、树木,清理水沟……搞好环境后,她开始专心教学。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她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很适应,但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直上,教学上有困难就向校长求教,她还努力学习瑶话,用瑶话和普通话双语教学。在她的努力下,当年期末统考,六雷教学点一举夺得全乡同类学校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二个学期又夺得全乡同类统考学校的第一名。当地群众对兰富琴的成绩很满意,平时主动帮她维修学校,时不时给她送些新鲜瓜果。
      第二年,在兰富琴的宣传发动下,群众积极响应,捐钱捐工捐料,只用两个星期就为六雷教学点建起了一个简易厕所、一间厨房,并把教室、走廊、操场都进行了硬化。她说:“也许是因为我做出成绩了吧,瑶胞们都很帮助我。就是瑶胞的这份情意和孩子们期许的目光,牵挂着我,感动着我,挽留了我。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这就是我的今世缘。”
      之后的时间,兰富琴便在忠良乡中心校下辖的几个教学点里调动。后来,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她的爱人也是一名教师,现任教于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爱人的眼里,她是个工作狂。她爱人告诉记者:“这家伙就是一个工作狂,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就算回家也带着一大堆的作业回来改,连陪我和孩子的时间都很少。”
      不能回家的原因有很多,表面上是因为工作地点离家太远,来回要换好几趟车。但兰富琴心里最清楚,是瑶山里的孩子们让她放心不下,“我离开他们一天就开始担心了”。此外,如果因为自己外出办事或身体健康问题而耽误了学生的功课,她一定会用双休日给学生补回来。
      其实,兰富琴又何尝不想念家人呢?她说:“每次午夜醒来回的时候,想到的都是爱人和孩子,一想到他们我就忍不住流泪……”
     多年前,当得知爱人准备给她递交调动报告时,兰富琴把报告收了起来,她说:“我注定是辜负你和儿子的,因为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兰富琴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学生,自己的孩子却是由爱人带大。由于兰富琴平时很少回家,儿子小的时候见到她都很陌生,不肯开口叫“妈妈”。“不过,儿子现在长大了,懂事了,能理解我了,平时有时间还经常打电话给我呢。”说到这里,兰富琴显得有些激动,眼眶不由得红了。她的爱人对她也是由最初的抱怨到后来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室漏雨了,只要她一个电话,她爱人就会赶来帮着维修;电铃坏了,爱人拿起工具就捣鼓起来;教室门脱漆了,爱人又充当起油漆工;装电表、接电装排插,爱人又充当电工……
      周末不上课的时候,兰富琴常常是一个人守在学校。但她没有闲着,而是在学校的一块闲置地里种上了豆角、黄瓜、茄子、玉米、花生等,“这些新鲜的蔬菜就成了学生们的美味佳肴了”。
 
家长口中的“活雷锋”
 
      2008年,兰富琴当时在忠良乡石洋小学(教学点)任教。一天早上,当时读一年级的黄金铭突然哭着来到兰富琴的办公室。兰富琴见状,立即关切地询问情况。金铭对兰富琴说:“老师,我妈生病了,明天我不能来上学了。”兰富琴给金铭擦干了泪水,说:“走,带老师到你家看看。”
      兰富琴随着金铭来到他家里,看到躺在床上的金铭妈妈,病情严重,而且金铭的爸爸又远在广东打工,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妹妹需要照顾。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兰富琴暗下决心,要帮助金铭料理家事,不让他落下一节课。之后,每天天还没亮,兰富琴就来到金铭家,煮猪食、喂猪,然后做早饭,给金铭的妈妈熬药,一切料理停当后才和金铭一起去学校。到了中午,兰富琴和金铭一起回家,帮着做午饭,洗衣服,然后才回到学校的宿舍做自己的午饭。下午一放学,兰富琴又一头扎进金铭家,给金铭的妹妹洗澡,做饭,喂猪……这样的工作,兰富琴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金铭妈妈的病痊愈。金铭妈妈感激地说:“兰老师是个好人呀,那些天要不是她帮着,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件事在瑶山里传开了,瑶胞们都称赞兰富琴是个“活雷锋”。
      记者问兰富琴:“您每天还有大量的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这样忙着,不觉得累吗?”兰富琴笑着告诉记者:“谁说不累呢。可我觉得值,起码金铭不会因此而落下学业。”在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兰富琴到过多各教学点任教,每到一处,当地群众都对她赞誉有加。
      2012年3月,金秀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各地的河水涨了不少。一天放晚学,兰富琴护送学生回家,走过一座简易的竹桥时,8岁的陆春苹忽然脚下一滑,掉进了河里。当时,兰富琴情急之下竟然忘了自己是只“旱鸭子”,紧跟着跳下河,拽住春苹并使劲把她往岸上推。春苹获救了,兰富琴却被河水冲出了十几米远,幸好一根截拦在河中的断木头救了她。春苹爸爸激动地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兰老师,我就失去这个宝贝女儿了!我到现在才知道兰老师不会游泳,她是在用自己的命来救我女儿啊!”
“      活雷锋”“活菩萨”这样的称号,或许对兰富琴来说,早已不新鲜了,可每当有人说起时,她总是谦虚地说一句:“哪有,哪有,这是我该做的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兰富琴的宿舍门口经常挂有一两袋青菜,这是春苹爸爸送来的。春苹爸爸说:“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兰老师,请她吃饭她又不去,我想我就经常摘些自己种的新鲜菜给她吧,她平时那么辛苦多吃些新鲜菜对身体好。”

升旗仪式后,兰富琴(后排右一)与学生合照。
 
学生眼中的“老师妈妈”
 
      2009年,兰富琴调到忠良乡六卜小学任教。六卜小学是忠良乡中心校的一个教学点,是一所2009年新建起来的寄宿制小学,从学前班到四年级,共有60多名学生。学生中最大的有11岁,最小的只有5岁。小孩子对新环境往往难以适应,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兰富琴除了在白天照顾好学生的起居之外,晚上兰富琴陪着学前班的学生一起睡(学前班学生共有24人,住的是套间型宿舍,为方便照顾,她把女生安排在里间,男生安排在外间)。其中5岁的小冬梅头一次离开父母来到新的环境,很不习惯。开始的好几个晚上,睡到半夜的时候小冬梅就会突然哭着要找妈妈,兰富琴怎么哄都不行,只好把小冬梅抱到自己的房间里,给她讲故事,给她零食吃,一直哄到凌晨两三点。
      可不管前一天睡得多晚,第二天兰富琴都会4点多钟就起床,把学生的衣服背到河边去洗,然后回来为学生准备早餐。那时,六卜小学只有三个教师,其中两个又准备要退休了,所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都由兰富琴主持。帮学生打水洗头洗澡、帮学生晒被子、背学生去看病……加上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兰富琴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她坦诚地告诉记者:“我有时真的在想,这么辛苦值得吗?”可每当心生气馁的时候,兰富琴的耳边就会响起中心校温福华校长的鼓励和自己最初的梦想,然后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几十名学生住校,难免会发生头疼脑热的事情。兰老师曾经好几次三更半夜背学生到一公里外的诊所看病。2009年4月的一天,当时是凌晨1点多,学前班的黄丽花突发高烧,兰富琴老师来不及多想,背起黄丽花打上手电筒就往一公里外的卢山村诊所赶。诊所的村医廖诗贵感慨地说:“兰老师真是大胆呀,半夜也敢背学生走那么难走的山路来看病,真是服了她了!”
      2011年秋,兰富琴被调到了忠良乡六干小学(教学点)工作。那里的学生都是走读生,有些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碰到大雨天,道路难走,兰老师就让学生在学校跟她一起吃住。学校里缺什么的时候,兰富琴就背着背篓翻几座大山,到市集上为学生采买。平时,她就担负起为学生洗澡、洗衣服等工作,她对学生的照顾无微不至,学生们都亲热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从教多年,兰富琴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获得了自治区、县、乡各级各类的奖励有21项,其中,2009年获得“广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一等奖,她撰写的论文也有12篇获奖。
      兰老师对记者说:“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要退休了,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接班人没到,我不会离开瑶山,不会离开和我朝夕相伴的山里孩子。”
顶一下
(35)
87.5%
踩一下
(5)
12.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