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吴家宁
![]() 在距离岑溪市区30多公里的糯垌镇黄塘村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所学校——黄塘小学山塘分校,这里四面环山、偏僻宁静。该校地理位置特殊,恰好处在黄塘、龙母、大地三个行政村的中心,因此被当地村民戏称为“金三角”地带,也因此,这个小小的教学点承载了三个行政村所管辖的部分自然村的学生上学的重任。 现年已经47岁的代课教师覃伟文是这个学校唯一的教师,他坚守在这里已经有足足16个年头。16年来,覃伟文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学生架起知识的桥梁,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出大山,点燃了这个小山村的希望。 执着追求 覃伟文的家在糯垌镇黄塘村山塘自然村下塘六组,离山塘分校不远,他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他说:“老师这个职业虽然平凡,但却神圣,像一盏灯,照亮莘莘学子的前程。” 1989年,覃伟文初中毕业后,考上岑溪最有名的中学——岑溪中学。然而,考上高中的喜悦却因家境贫困变成淡淡的忧伤,年纪轻轻,他便涌入了去广东打工的滚滚浪潮中。打工的几年中,他吃苦耐劳、拼搏进取,薪资也不断提高,但他内心深藏的那个梦想却从未熄灭——当一名人民教师。 转眼就是1993年,这已经是覃伟文在广东的第四个年头。一日,他突然接到老家发来的电报,说镇里急缺代课教师,希望他能回去任教。当时他每个月打工的薪资已达到500多元,若回去当代课老师,每月只能拿到75元的工资。面对近10倍的工资差距,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辞工回到家乡,从此成为糯垌镇海杰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 从报到那天起,覃伟文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好老师。为了尽快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他边上课边摸索,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不久,他就从一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成长为学校里的教学能手,并得到了不少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因为教学成绩突出,1996年他被调到糯垌镇平坡小学任教。 悉心从教 1998年,正当覃伟文的教学工作渐渐步入正轨之时,一纸调令却将他调到了糯垌镇黄塘小学山塘分校。 初到岗位,覃伟文既喜又忧,喜的是能为自己村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忧的是山塘分校的环境条件非常艰苦——学校破旧不堪,全校只有一间教室,还是一间瓦房。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所学校一年级12个学生,三年级13个学生,共25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复式班,全都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 “既来之,则安之,要么不干,干就要就要干得最好!”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覃伟文打消了顾虑,暗暗给自己鼓劲。从此,他成为该校唯一的教师,并且这一教就是整整16个春秋。 上岗伊始,从未接触过复式教学的覃伟文,头一次面对25个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一时显得不知所措,经过不断摸索,他逐渐掌握了复式教学的方法:每天上课,他先安排三年级预习,然后给一年级学生上课。上完一年级的课程后,让一年级学生自习,再给三年级学生上课…… “每天在教室两边来回跑,像陀螺一样兜转在两个年级之间上课,一周下来,我累得身子都快散架了,嗓子都嘶哑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覃伟文仍是感慨万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教哪一个年级,无论工作多么繁琐劳累,覃伟文对待教学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思想品德,所有课程全由他一人承担,晚上还要挑灯备课、改作业,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全能教师”。 破旧简陋的校园里没有专业的体育设施,但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身体素质需要提高,于是覃伟文就在体育课或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做“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每当这时,覃伟文与学生阵阵欢声笑语盘旋在小小的校园中,汇成一曲动人的旋律。 2006年,一位企业家得知山塘分校的窘境后,捐资10万元为该校重建了新校舍。2007年,该校学生终于搬进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教学楼上课。从此,覃伟文的教学劲头更足了,他说:“学校建设得这么漂亮,我没有理由不更加努力教好学生。” 为了提高复式班的教学效率,他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法;过去学校没有教具,他就用一些废弃的木板边角料制作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折来小树枝教加减乘除法,他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2013年秋季学期,糯垌镇教管办考虑到覃伟文的家庭实际情况,以及覃伟文年龄渐长,不适宜再承担任务过重的复式班教学,于是只在该校保留了就读二年级一个班的7名学生。覃伟文虽然再也不用进行复式教学,但他依然不愿有丝毫放松,每天像从前一样忙得不亦乐乎。 ![]() 覃伟文与7个学生玩“老鹰抓小鸡”游戏。
精心呵护
“教育教学工作重要,但是学生们的安全也重要,我不能让学生在我教书的学校出任何事,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这是覃伟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覃伟文坚持每周至少给学生上一节安全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每天中午、下午放学,他总要陪学生走一段回家的路,碰到刮大风、下暴雨等恶劣天气,他还骑车把一些路途遥远的学生安全送到家……在覃伟文的精心呵护下,16年来学校从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除了抓好安全,覃伟文还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他经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给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买文具,有时还给特别贫困的学生送去衣服;学生在学校上课,难免会有头疼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他常常自掏腰包到村里诊所帮学生开药;有时一些离家较远的学生没有回家吃午饭,他就招呼学生到他家一起吃。 正因为这样,他和学生的关系像亲人一样亲密,不少学生毕业后常来探望他。“前年蒋楚义、蒋宏昌两位同学,专门到我家来探望,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令我格外感动。”说着,覃伟文嘴角漾起了幸福的笑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学生一天天成长,覃伟文却由一个年轻小伙子变成两鬓略有斑白的中年汉。从教21年,他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几乎从没请过假,从未耽误过一节课。他的付出感动了当地村民,提到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说:“覃老师是个好老师,把学生交给他,我们放心!”他的付出也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他多次获得“岑溪市优秀教师”“岑溪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学生学习都很用功,他教过的学生中先后有李石金、李炎玲等多人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放学后,覃伟文总要陪学生走上一段路。
坚守到底
代课教师是清贫的,覃伟文的工资一直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为此,亲朋好友多次劝他辞职经商,并愿意出资帮忙,但他总是婉言谢绝,他说:“我舍不得学校,舍不得这些学生,虽然当代课教师很贫穷,但看着学生们走出大山沟有出息了,就是我人生收获到的最大财富。” 为了缓解家庭生活困境,覃伟文的妻子徐静从2005年开始就外出打工挣钱。她对覃伟文说:“你工资低没关系,我可以打工赚钱,与你一起挑起全家生活的担子。”对于作为自己坚强后盾的妻子,覃伟文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覃老师在生活环境艰苦、待遇低的情况下,依然满腔热情默默耕耘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他的敬业、坚守、奉献精神令人动容!”糯垌镇教管办主任宋东贤高度评价说。 “只要学生还需要我,再困难我也会一直教下去。学生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会离开大山里的学生。”说这话时,覃伟文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与幸福。 采访结束,笔者与覃伟文告别。走了很远后,一回头却看到覃伟文还站在校门口前面的空地上挥手送别,他的身影被太阳拉得笔直,跟校舍投下的影子合为一体,成为阳光下最平凡却又独特的一幅动人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