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渭根把所有书信都珍藏着,时不时会翻出来看看。 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走10000步;晚饭后再走10000步。到了周末,健步走、爬山,步数倍增。 走路这件事,许渭根坚持了十多年。 许渭根身上还有一个坚持——从1997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22年过去了,他和他的朋友们已经帮助了2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中有的已经读到了博士。
许渭根是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一名普通的员工。他说,世上最难的事就是坚持。一旦选择了对的事,他都会坚持。 三十而立想要立人
30岁那年开始资助孩子们 许渭根的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不少泛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女孩的单人照,穿着粉色的运动衣裤,面容清秀。下面压着另一张许渭根年轻时的照片,笑得很开怀,他身边站着一个小姑娘。 “看得出是同一个人吗?”许渭根指着照片笑了。 这是他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文文(化名)。 时间拉回1997年,许渭根30岁。 生日那天,爱人问他想要什么礼物。他想了想:三十而立,立人还是立业?事业才刚刚起步,还是脚踏实地点。要么就立人吧。 他决定让这个生日过得有意义——资助贫困学生。 后来,他和丽水云和县“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请他们帮助物色一位学生。 当地推荐了正准备升小学三年级的文文。孩子眼神清澈,许渭根看过照片,就决定是她了。许渭根拿出500元,可以让文文顺利读到小学六年级。 第二年,许渭根带着新书包、新衣服去了一趟文文的家。那一趟380公里,路上好一番折腾。许渭根看到了满是泥墙的房子,和穿着各种补丁衣服怯生生的文文。 以后的日子,每逢开学前,许渭根都会准时把学费汇给文文,一直到初中、高中。而书信,成为了两个人联系的唯一方式。许渭根把所有书信都珍藏着,时不时会翻出来看看。
文文管许渭根叫“老爸”。现在的文文已经结婚生子,文文的儿子也知道,在杭州有个特别的“外公”。 带动朋友们加入助学行列
他说只要能力允许会一直做下去 文文成家了,许渭根很高兴,但他心底一直有个遗憾。因为各种原因,文文没能读大学。 2011年,许渭根将助学计划重启,他想资助贫困大学生。 松阳县樟溪乡东市村刚刚考上浙江大学的小朵(化名),成了他资助的对象。开学前,他将一年的学费全都汇了过去。报到那天,他开车把小朵和双胞胎妹妹一起送到了学校。 许渭根助学这件事,家里人都很支持。 每逢节假日,许渭根会和爱人、孩子一同去浙大看望这两个孩子,带她们吃饭、逛街。有时候也会把女孩们接到家中,一起参加家庭聚会。 许渭根也有自己的原则。他很诚恳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大老板,一年几千元还是拿得出,但是人不应该一直等,不能养成经济方面的依赖。”他鼓励所有孩子们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出去勤工俭学,“实在有困难,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我。” 如今小朵已是博士第四年了,时不时会接到许渭根的电话。 她告诉记者,一直很感谢这个突然出现的许叔叔。“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犹豫不决,爸妈都不是很懂,我就问叔叔,叔叔都能给我指明方向,有时候会竭尽全力帮我。每年,叔叔都会给我们姐妹俩过生日。如果碰巧有事,还会微信发个红包,让我们吃顿好的。” 在许渭根的带动下,他的朋友也加入助学的行列中。从2015年开始,他和另外4个朋友一共资助了20多名大学生。学校遍及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2017年,他还参加了浙江电视台组织的“彩虹计划”,资助了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个中小学生。 许渭根前不久去了丽水遂昌的山区,那里有他今年新的资助对象,也是他个人出资的第六个孩子。除了他自己资助的孩子,朋友们资助的孩子也委托他去看望和走访。 许渭根乐此不疲,他一家一家去走访,了解即将跨入大学校园的山区学子,为他们送去开学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