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新课标和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发布以及新教材的使用,新的中考和高考命题导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校本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势在必行。以“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为特征的教研模式虽然曾为教学实践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缺乏深度的协同与创新,教研过程...
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贯彻中央精神,落实课程标准新要求,满足社会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材的新期盼,教育部组织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修订。...
近年来,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越来越成为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强调“作业设计”是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的问题之一,并将作业设计水平纳入教师教学评价能力范畴,主张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和创新能力。教师为何...
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中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并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这样一个“硬”任务,应该怎么落实呢?...
《认识面积》一课教学流程相对固定,一般都是先找一找、摸一摸来认识面,再揭示面积含义,随后创造单位测量面积。这种教学逻辑似乎很合理,但每次教学时总感觉还有些欠缺:为了揭示“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往往需要先认识面、提炼面积概念,花费5—8分钟之后再重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测量面积、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倡大单元意识,提倡单元整体教学。要想教好大单元,教师必须练就“三只眼”,即“鹰之眼”“蜓之眼”“蚁之眼”。“鹰之眼”,高瞻远瞩、一目千里,视野最为开阔;“蜓之眼”,掠地而行,离景物不远不近,聚焦中观层次的问题;“蚁之眼”,贴地慢行,视野虽极其有限,却清晰精准、...
整理与收纳,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创造美好人生的必修课。孩子忘戴红领巾,家长匆忙送到学校门口;老师已经开始授课,学生仍无法从杂乱的桌洞里找到教科书;已完成的作业,因自家书房杂乱,不翼而飞……种种丢三落四的现象,成为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因素。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河南省...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推动社会加速变革,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急需大批具有高数字素养、高适应性和高技能的人才。 我国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做好顶层设计。...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民是农业强国的建设主体,农民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其中,农民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教育发展的高度。因此,...
随着高中新课标和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发布以及新教材的使用,新的中考和高考命题导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校本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势在必行。以“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为特征的教研模式虽然曾为教学实践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缺乏深度的协同与创新,教研过程...
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贯彻中央精神,落实课程标准新要求,满足社会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材的新期盼,教育部组织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修订。...
近年来,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越来越成为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强调“作业设计”是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的问题之一,并将作业设计水平纳入教师教学评价能力范畴,主张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和创新能力。教师为何...
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中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并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这样一个“硬”任务,应该怎么落实呢?...
《认识面积》一课教学流程相对固定,一般都是先找一找、摸一摸来认识面,再揭示面积含义,随后创造单位测量面积。这种教学逻辑似乎很合理,但每次教学时总感觉还有些欠缺:为了揭示“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往往需要先认识面、提炼面积概念,花费5—8分钟之后再重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测量面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