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8月13日首发。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近九成都是全新的内容,并且力邀近千位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参与编写,豪华编审阵容近十年罕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科学家们竟然多数都是看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文化频道今天采访了负责此次新书编写的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主编洪星范,揭秘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
小朋友的提问让人哭笑不得 “头上有多少头发才算秃头?”“飞机能在空中急刹车吗?”翻开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会不会让你忍俊不禁?据了解,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共18册,收录了450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从全国少年儿童征集而来的3万个问题中挑选而来。洪星范介绍说,小朋友们的提问经常让专家们哭笑不得,比如“为什么要给小猪吃瘦肉精呢”,类似这样与社会热点相关的问题,时效性比较强,适不适合写入书中?编写团队经过了多次激烈讨论,才决定编写进来。“我们希望传达给小朋友的理念是——科学跟社会是密切相关的,跟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物质本身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是被错误的使用了。”
什么样的问题才有资格入选?洪星范称,筛选问题有两条标准,一是要有新意,不要老生常谈;二是能较为全面反映学科的重点领域,体现前沿性和趣味性。“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数学、动植物等基础科学领域,航空航天领域的问题较少,因此编写专家为了不同领域的平衡,还会对问题库进行增补。”
参与编写的科学家幼时都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小读者 约11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这套书籍担任编委,陈凯先、欧阳自远、汪品先等40多位院士亲自撰稿, 700多位优秀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了该书的编写。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审阵容可谓豪华。如何请得动这么多的一线科学家?洪星范告诉我们,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感情因素。“这些科学家几乎都是读着《十万》长大的,现在能为《十万》来写稿,他们都很高兴,多数都是一口答应!”
写科普读物不同于写科学论文,科学家们怎样才能把科学原理写的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呢?洪星范透露,每位科学家都要先交一篇样稿,确保语言风格和内容都符合本书要求后,才能继续编写。“事实上,大家对科学家都有误解,他们并不是只会写科学论文,许多科学家的文学修养比我们都高,搞科研不代表他们不喜欢文学,像爱因斯坦也是文学艺术都精通的,因此他们在写稿时并没有遇到太大问题。”
数字时代,为啥还要看纸质版《十万个为什么》 有调查显示,身处在当下的数字时代,9成网友“患”有“搜索依赖症”,一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只要轻点鼠标上网搜索一下就能得到答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纸质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呢?这可能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 洪星范对此颇有自信,他认为编写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事实上是一个进行科普的过程。“现在的小学生能提出的科学问题本身就很少,我们通过征集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发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有了问题再去速查。网络搜素虽然数据量庞大,但我们更系统、更权威,答案也更加有趣和生动。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答案经过一再审核,疏漏错误少,这是网络所达不到的。” 据悉,作为一套影响了几代人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自1961年首发,至今已发行了6版,销售超亿册。据洪星范透露,《十万个为什么》未来将逐步开发线上和移动终端版本,加入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并且将有可能借鉴国外较为开放的编写体系,改为常态化更新,经常与大家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