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时间:2018-07-26 16:55:17来源:本站

      在阅读能力如此重要的今天,语文教师究竟怎样才能提升个人素养?

      无论时代潮流如何变迁,教师始终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广泛吸取各类有益的思想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承载这类知识的图书品种十分丰富。那些为语文教师所公认的经典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思想和学术价值,值得反复阅读。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语文教师小丛书”

       第一辑:

      《 诗境浅说》 /俞陛云

      《词学十讲》 /龙榆生

      《经典常谈》 /朱自清

      《文字学ABC》 /胡朴安

      《古书今读法》 /胡怀琛

      第二辑:

     《作文教学法》 /梁启超

      《谈新诗》 /废名

     《中国八大诗人》/胡怀琛

     《汉语现象论丛》/启功

      即将出版:

     《儿童文学小论》/周作人

     《古书校读法》 /胡朴安

     《言文对照古文笔法百篇》/胡怀琛 编

     《文言的学习》 /王力

     过去,这些书或以单行本印行,或收入其他丛书,从语文教师文化知识积累角度而言,难成系统,不便于收集和查考。为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满足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出发,选择语文教育相关领域中为学界所公认和熟知的大家经典,汇编成“语文教师小丛书”,陆续编辑,分辑印行,以期相得益彰,蔚为大观,即便于教师研读查考,又有利于文化积累。

     晚清教育家张之洞说过,“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碍;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愿这套丛书能够为语文教师指示一条读书的小径。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语文教师小丛书”选书标准

     大家经典小书

     语文教师必备

     精选作者

     中国本土学术大家

     篇幅适中的经典之作

     涵盖语文相关学术领域

     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小丛书

     (第一辑)

     《诗境浅说》 /俞陛云

     《词学十讲》 /龙榆生

     《经典常谈》 /朱自清

     《文字学ABC》/胡朴安

     《古书今读法》 /胡怀琛

     1.《诗境浅说》
    
久负盛名的唐诗鉴赏启蒙读本
      俞陛云 著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诗境浅说》

      商务印书馆

      2017年7月第1版

      页数:364

      定价:39.00

     装帧设计:精装

      《诗境浅说》是作者为教育儿孙而精心编写,是启蒙了俞平伯的诗学读物。该书以《唐诗三百首》为基础选诗,专讲唐朝律诗和绝句的作法,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以及“诗境之妙”。全书收录了王勃、骆宾王、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诗人的数百篇名作,品评精到,是一部久负盛名的唐诗鉴赏启蒙读本。

      俞陛云(1868—1950),字阶青,号乐静,祖籍浙江德清县,近代知名学者、诗人。德清俞氏为文炳传承百余年的名门世家。祖父俞樾,为晚清著名学者。子俞平伯,为著名文学家。俞陛云在文学、书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精于诗词创作与品评,著有《绚华室诗忆》《乐静词》《小竹里馆吟草》《诗境浅说》《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等。

      2.《词学十讲》

      从音乐性讲解词的情味意境

      龙榆生 著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词学十讲》

      页数:276

      定价:32.00

     装帧设计:精装

     《词学十讲》,又名《倚声学》,是当代词学大家龙榆生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戏剧学院为戏曲创作研究班上课的讲义。全书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心得与填词经验。词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从词的音乐性讲解词的情味和意境,是本书最大特色。全书既讲述词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又解剖词的内部结构,以历代名家名作为例,对选调选韵、句度长短、韵位安排、对偶、结构、四声阴阳、比兴都有所介绍,为词学爱好者打开了欣赏和创作词这种艺术形式的一扇大门。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字榆生,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师从黄侃、陈衍学诗,从朱祖谋修音韵学和诗词。其研究涉及词的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等方面。创办《词学季刊》等。著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编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3.《经典常谈》

     朱自清先生代表作

    传统文化经典入门必读书

     朱自清 著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经典常谈》

     页数:185

     定价:26.00

     装帧设计:精装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出版于1946年,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全书梳理与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洁精辟,深入浅出,通俗流畅,是经典训练的入门必读书。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海州(今东海县)。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个人诗文集《踪迹》《背影》等。出版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经典常谈》《诗言志辨》《语文影及其他》《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与闻一多、余冠英等选编《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1938—1939)》,与叶圣陶合作编著有《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

     4.《古书今读法》

     通往古书和传统文化的门径

     胡怀琛 著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古书今读法》

     页数:100

     定价:15.00

     装帧设计:精装

     《古书今读法》是近现代国学家胡怀琛撰写的古书阅读方法普及书。作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谙熟古代典籍和读书方法,同时又具有现代意识,对什么是古书,为什么要读古书,古书与今日社会的关系,读古书的方法,读书“精”“博”“通”的三字要点,读古书要明白学术源流和古书源流,读古书必备的工具书,读古书所应当得到的概念等问题做了恰当分析。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举例信手拈来,触类旁通。本书篇幅短小,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普通读者指示了通往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的门径。

     胡怀琛(1886—1938),字季仁,后改寄尘,安徽泾县人,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胡朴安之弟。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先后在中国公学、沪江、持志等大学及正风学院担任教授。著有《国学概论》《墨子学辨》《老子学辨》《文字源流浅说》《中国文学史略》《修辞学发微》《中国诗学通评》《中国民歌研究》《中国小说研究》《中国文学过去与未来》《中国戏曲史》《中国神话》《文艺丛谈》《清季野史》《上海外记》《苏东坡生活》《陆放翁生活》等。

     5.《文字学ABC》

     中国传统文字学入门必备书

     胡朴安 著

一套语文教师公认的经典好书

     《文字学ABC》

     页数:156

    定价:22.00

    装帧设计:精装

    《文字学ABC》是现代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胡朴安撰写的文字学的基础入门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文字的源流,包括文字通论、文字形音义的原起,以及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中篇主要讲六书的条例,包括六书通论及各书的说解。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相当于一个简明的文字学研究小史。全书虽只数万字,文字学的重要内容都已涵盖其中。非卓然大家,不能有此等删繁就简、驾轻就熟之功力。读者只需一日工夫,文字学的概貌就可以了然于胸。

     胡朴安(1878—1947)原名韫玉,字仲明、仲民、颂明,号朴安,安徽省泾县人。现代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精通经学、小学,在《诗经》学、文字学、训诂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主讲文字学课程。文字学方面的著作有《文字学ABC》《中国文字学史》《文字学丛论》等。

    学者导读

    (节录)

    “没有经典,我们会停止思考”

    陈文忠

    ……

     1942年初,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大完成了《经典常谈》并写了“序”,这部著作迄今已有75年的生命史,同时也已有75年的阅读史。《经典常谈》75年的阅读史,折射出的是一百多年来,在整体性反传统主义背景下,在持续不断的“废经”声中,有眼光的新文学家和现代学者,为经典辩护,为“经典训练”辩护,为传统文化辩护的曲折历程。不过,这是一个欲说还休、进一步退两步的艰难历程。

     朱自清的自序,是为《经典常谈》辩护。他的辩护,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二是写作此书的理由:“读经的废止并不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三是此书的自身特点:经典训练需要理想的经典读本,“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

    今天如何读古书

    唐子恒

     ……

     纵观《古书今读法》一书可见,作者一方面把文献学的知识融入书中,引导读者寻求阅读古书的门径,另一方面又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特点,把古书阅读和现实结合起来。

     我国典籍浩繁,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献学。文献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文献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文献的整理、鉴别,文献的分类、编目和检索,各种文献的特点、用途,等等。学习研究文献学对阅读古书当然大有裨益,但是,作者要写的并不是一部文献学著作,写作的目的也不是培养读者成为文献学专家,而是为各专业领域的一般读者阅读古书提供方便,因此作者并没有系统地介绍文献学,而是运用文献学知识为读者提供古书阅读门径:“明学术源流”和“明古书源流”。

     ……

    意浅韵纯,沾溉后人

     张 贵

    ……

    《诗境浅说》是俞陛云在暑期编写的课子孙之书,该书专论唐朝律诗和近体绝句。在介绍《诗境浅说》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格律诗的特点。

     从格律上看,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基本类型。古体诗是在近体诗形成之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的总称。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

     ……

     操千曲而后晓声

    马自力 王朋飞

     ……

     传统的词学研究以评点赏鉴为主,其内容多见于词话,如王灼的《碧鸡漫志》、张炎的《词源》、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等。现代的词学研究涉及词的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校勘之学、声调之学、批评之学以及目录之学等方面:夏承焘开创词人谱牒之学,其《唐宋词人年谱》使不少词人的生平、史实得以廓清;刘尧民的《词与音乐》以及施议对的《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是词的音律之学方面的力著;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是现代词韵之学的代表;胡云翼的《中国词史略》全面描述了词的发展过程;唐圭璋关于《全宋词》《全金元词》的整理是近百年来词学上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

     ……

     胡朴安和他的《文字学ABC》

     王立军

     《文字学ABC》一书隶属于世界书局的“ABC丛书”,是一本介绍文字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性读物,是典型的“大家小书”。按照丛书发刊旨趣所描述的,该丛书是要为大中学生提供一套有系统的优良的教科书或参考书,给读者提供通俗的大学教育和新知识的泉源,并且力图使青年们阅读时不会感到一点儿的疲倦,于极经济的时间内收到很大的效果。单从《文字学ABC》这本书来说,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教学也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字’是学好汉语汉文的第一关。这是个大关。过不了这关,提高语文程度很困难;过了这一关,提高就比较容易”。汉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语文素养,其重要性不只是表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识字教学中,而是表现在阅读、写作以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第二辑)

     《作文教学法》 /梁启超

     《谈新诗》 /废名

    《中国八大诗人》 /胡怀琛

     《汉语现象论丛》 /启功

     即将出版:

    《儿童文学小论》 /周作人

    《古书校读法》 /胡朴安

    《言文对照古文笔法百篇》/ 胡怀琛 编

    《文言的学习》 /王力

     6.《作文教学法》

     中国第一部现代作文教学法专著

     梁启超 著

     《作文教学法》

     商务印书馆

    2018年6月第1版

     页数:207

     定价:30.00

    装帧设计:精装

     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法》是中国第一部现代作文教学法专著,全面呈现了梁氏的作文教学法思想。梁氏认为,作文教学“能与人规距不能使人巧”,作文的规矩可教可学。本书就是一本讲作文规矩的书,重点讲记叙文和论辩文。书中列举大量古代范文,解说作文方法,分类说明,条分续析,生动详实,既是语文教师研究作文教学的必读书,也是学生自学作文的参考书。附录三篇,其中《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讲情感文,对古代韵文的抒情手法加以分类和阐发,揭示韵文的抒情技巧,是梁氏作文教学法不可分制的一部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著述宏富,辑为《饮冰室合集》。

     7.《谈新诗》

     中国现代作家专门探讨新诗的唯一论著

     废名 著

     《谈新诗》

     定价:34.00

    装帧设计:精装

    《谈新诗》收录了现代著名作家废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写的讲义十二章,以及抗战前后创作的与新诗有关的五篇文章。该书是中国现代作家专门探讨新诗的唯一论著。作者从内容到形式,将新诗与旧体诗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比较,分析了从“五四”时期到三十年代的代表性新诗人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周作人、康白情、“湖畔”四诗人、冰心、郭沫若、卞之琳、林庚、朱英诞、冯至,以及自己的创作,见解独到,语言冲淡,韵味悠远。本书在新诗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了解新诗创作和文学价值的重要著作。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著名现代作家、诗人,曾为语丝社成员,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发表诗和小说,两年后升入英国文学系,1929年毕业,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教授散文习作、现代文艺等课程。抗战时期,避难家乡,一度任小学、中学教员,教授国文、英文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教授。出版有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其小说、散文、诗歌等皆有极高造诣。

     8.《中国八大诗人》

    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

    胡怀琛 著

    《中国八大诗人》

    页数:135

    《中国八大诗人》是近现代国学家胡怀琛撰写的古诗普及读物。全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八位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禛。从战国时期到清代,梳理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之为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作者精于诗歌赏鉴,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脉络源流,加以精要阐述,在简短的篇幅内使读者迅速了解中国古代诗人的精神面貌与文学成就。选配十六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9.《汉语现象论丛》

    中国文化通家的大手笔

    启功 著

    《汉语现象论丛》

    页数:232

    《汉语现象论丛》是启功先生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到许多汉语观象与西方语言法则有所不同,陆续发表的一些探索性见解。启功先生对汉语的字、词、句等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总结了汉语里“葛郎玛”(即语法)所不能概括的规律,涉及对偶、平仄、文言文的字词句、比喻与用典、八股文等等。本书探讨汉语本身的规律、现象,不囿成说,用功至深,探讨的对象偏重于古代汉语,而提出的问题、涉及的原则与现代汉语也有密切关系。本书有助于语文教师正确认识汉语现象和汉语特点,从而选择适合语文特点的教学方法。

    启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北京人,满族。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师从戴绥之先生、陈垣先生。曾执教于辅仁中学、辅仁大学,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冷印社社长等。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论书绝句》《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等。主要著作、书画作品收入《启功全集》。

    “期于致用,贵于可行”

    许 艳

    ……

    “中学学生以会作应用之文为最要”,这是梁启超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本书中,梁启超认为文章可划分为三种:记载之文、论辩之文、情感之文,凡叙述客观事实者为记载文,用文字发表自己主观意见者为论辩文。“作文教学法本来三种都应教都应学,但第三种情感之文,美术性含的格外多,算是专门文学家所当有事。中学学生以会作应用之文为最要,这一种不必人人皆学”,并提示另有一篇《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可供有兴趣者参考。(《作文教学法》中采用“记载之文”“论辩之文”;“单行本”中采用“记述之文”“论辩之文”;《为什么要注重叙事文字》一文中采用“叙事文”“论事文”。“记载之文”“记述之文”“叙事文”应为同一文体,“论辩之文”“论事文”应为同一文体。)

    ……

    废名为什么要谈新诗?

    冷 霜

    ……

    《谈新诗》的长处不在于概念的严格、论述的缜密,而在于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观念倾向性、生动恣肆的表述和随处生发别具洞见的感悟体会,有着浓郁的“诗人谈诗”的色彩。它对我们认识早期新诗观念的演变、新诗界内部的观念交错与竞争具有不可多得的意义,而它那种援古论今的别开生面的论述方式,不仅在新诗与旧诗关系的认识上提出了新颖的见解,对新诗转化古典诗歌资源的实践也构成了有益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废名对新诗“诗质”的强调,对想象与幻想的看重,直到今天也仍不失其价值,他基于出色的艺术感受力对新诗作品做出的评鉴,以其活泼优美的随笔笔墨出之,对读者也始终葆有一种诗性的吸引。所有这些,使这本小书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

    《中国八大诗人》导读

     吕玉华

     ……

     本书颇有“典范”意识,注重辨析诗歌的渊源及沿革。如他总结楚辞的三个特点,第一是说神话,即认为中国后世的诗歌中增添神话,就是受到了屈原影响,并以李白、李商隐为最显著者;第二是发牢骚、表现孤僻性情,他认为这个特点深刻影响了唐代孟郊、李贺等,宋代梅尧臣、黄庭坚又受到了孟郊、李贺影响;第三是喜用艳丽的字,又举出后代效仿者为李商隐、温庭筠、韩僵等。

     胡怀琛所采用的这种追根溯源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了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可谓深具写作“诗史”的自觉性。从文学史来看,后代的诗人基本上都从《诗经》《楚辞》中汲取营养,或多或少均受到诗骚影响,大诗人更是转益多师,故下文先简要阐述一下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典范沿革,可以更好地理解胡怀琛的观点。

    ……

    汉语现象和汉语现象学

    王宁

    ……

    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状态和联系。通过外部现象来观察内在规律,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方法,但是在语言学领域,还提倡得很不够。语言学界强调的“第一手材料”,和“语言现象”并不是同义语。含有规律的现象并不是单个语言材料的堆砌,而是一种存在在许多语言材料之中共同的外部状态。一种形之于外的状况,如果不断出现,想躲也躲不开,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这才可以称作是一种有意义的现象,那里面似有一种冥冥的力量在制约着它,这力量就来自语言的规律。把它捕捉到,概括出来,就是语言的法则。总结这种法则,才能适合汉语实际。

    1.《诗境浅说》俞陛云 著

    久负盛名的唐诗鉴赏启蒙读本

    2.《词学十讲》龙榆生 著

    从音乐性讲解词的情味意境

    3.《经典常谈》朱自清 著

    4.《古书今读法》胡怀琛 著

    通往古书和传统文化的门径

    5.《文字学ABC》胡朴安 著

    中国传统文字学入门必备书

    6.《作文教学法》梁启超 著

    中国第一部现代作文教学法专著

    7.《谈新诗》废名 著

    中国现代作家专门探讨新诗的唯一论著

     8.《中国八大诗人》胡怀琛 著

     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

     9.《汉语现象论丛》启功 著

     中国文化通家的大手笔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