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名师速写

“聊”出语文味——访广东语文名师周奇

时间:2013-07-01 13:21:52来源:本站
□本刊记者  秦越霞

    2012年10月27日下午,在广西第二届小学语文两岸四地高效课堂观摩暨十年课改成果报告会上,笔者聆听了来自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的周奇老师的课《跑进家来的松鼠》,他那从容自如的教学风度、质而不野的“聊天课堂”深深地打动了笔者。

走进“聊天课堂”
    课堂导入环节,周奇出示幻灯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松鼠。”周奇又问道:“松鼠一般生活在哪里呢?”学生答道:“森林里。”周奇话题一转:“是呀,松鼠一般生活在森林里。如果它跑进了家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就这样,在问答之间,周奇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新课文中。
    上课了,周奇先让学生带着课前导读的问题浏览课文,快速理解全篇内容。
       师:松鼠在“我”家做了哪几件事?
    生:偷方糖、偷蘑菇、用手套和毛巾给自己垫窝。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一篇六年级略读课文,周奇只用了五六分钟,就让学生抓住了全篇主要内容。接下来,周奇通过让学生寻找“描写松鼠‘偷窃’行为的词”“描写家人对松鼠‘偷窃’行为的态度的词”,让学生懂得“字词也有冷暖”。
        师:(师板书:方糖;蘑菇;手套、毛巾)是呀!方糖事件、蘑菇事件、手套和头巾事件说白了不就是偷窃事件吗?而作者用什么词描述松鼠的“偷窃”行为呢?大家找找看。
    师:哪位同学将这些词写到黑板上?
    (生纷纷举手。师请一学生上台。生写道:方糖——储备;蘑菇——晾晒;手套、头巾——垫窝
    师:找得很准确!大家想想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些词,而不用“偷”呢?
    生:因为作者很喜欢松鼠!
    师:真聪明,一点就通!说法不同,情感就会不同,语言是有温度的。如好人跟好人在一起叫“同心协力”,坏人跟坏人在一起就是“狼狈为奸”。真像大白之后,家人反应如何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将描写家人反应的语句划下来。
    (生讨论并划词)
    师:谁愿意上来将你们的成果写到黑板上?(许多学生举手)好,你来写第一个。你来写第二个。你来写第三个。
    (三位学生走上讲台,他们写道:方糖——储备——哈哈大笑;蘑菇——晾晒——哭笑不得;手套、头巾——垫窝——哎……
    师:很好!都划对了!
    在这堂课中,周奇强化了朗诵环节,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温暖情感。他和同学们讨论怎样才能“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促使朗读声情并茂。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叫“有感情”呢?
    生:应该抑扬顿挫。
   :有感情,就等于深情款款、热泪盈眶吗?
    (生思索。有同学尝试着说出不同的看法。)
    师:不是的,只有把自己放到课文中去,想象当时的情境,符合说话人当时的心情,才是最好的朗读。
在朗读第三处描写家人反应的语段时,周奇抓住“唉”这个多义语气词,和学生讨论“唉”在文中抒发的是哪种情感。周奇还让学生用“唉”来造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唉”这个词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师:“唉”这个字一般用在什么时候呢?
    生:伤心、难过的时候。
    师:可在这里,是这样的吗?
    生:不但不难过、不讨厌,还好像很喜欢的感觉!
    师:能用“唉”造个句吗?
    生:我这次考试又考了100分,唉,我真是太聪明了!
    师:课文中处处都在表达对松鼠的爱,可是在课文中能找到“爱”“喜爱”“喜欢”这样的词语吗?
    生:不能。
    师:这让我想到这样一句话——
    (出示课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师板书:不着一字,处处是爱。)
    在轻松自然的聊天中,学生不仅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动物的情感,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达技巧。课堂最后十分钟,周奇让学生抓住自己的朗读感受,拿起手中的笔来记录对生命的感动,描写一种小动物。
         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处处是爱!现在,大家就试试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5分钟练习写作,写完后生读作品,师一一点评)
    师:你根本没写“可爱”这两个字,却把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写出来了,因为你运用了具体化的描写……
    整节课,周奇与学生聊这聊那,就好像认识已久的朋友般轻松愉快。在看似“不经意”的交谈与练习之间,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培养与提高;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浓浓的语文味已然蔓延整个课堂。
      《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与其他“聊天课堂”课例(如阅读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金钱的魔力》《老人与海鸥》、习作指导课《看新闻图片写作文》《一人一事一特点》、口语交际课《小小推销员》等)一样,都共同地呈现出“聊天课堂”的特色风格,那就是:真实、真诚、灵动、有效。这些课例也表明,“聊天课堂”首先是一种以字、词、句、篇为依托的言语活动,它忽略了所有矫揉造作、刻意雕琢的“教的形式”,而凸显出学生“学的实效”。我们看到的,首先是师生“闲话家常”的表象,细细剖析之,却发现每一节课都外松内紧、形散神聚,一环紧扣一环。
        ——这就是周奇的“聊天课堂”,这就是“聊天课堂”的魅力所在!


钟声里的追寻
        东莞莞城中心小学有一口古老的大铜钟,多少年了,它依然坚定执着、朴质无华。每当晨钟悠悠响起,周奇心里总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愫,他想:“教育如钟,我愿我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如钟声般悠长、质朴的感动。”
        周奇一直追寻着来自语文本身的感动,一直追寻着一种朴实无华而又意味深长的课堂。从执教之初苦苦寻觅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到现在树立起“聊天课堂”教学品牌,周奇已走过了十几年的路程。
       1997年,从湖南省湘潭师范学校毕业后,周奇被分配到湘潭县排头中心小学任教,那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怀着一种对工作、对学生朴素的爱,他走上了教育教学之路。那时,他也曾亦步亦趋地模仿过许多名家的教学,甚至对许多公开课上华美的语言羡慕不已。但是,为什么自己尝试着用起来却总感觉浑身不自在呢?自己的教学风格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向往着怎样的语文教学境界?周奇一度陷入沉思。
        虽然“聊课”这一教学策略在当时尚未明晰,但周奇的课堂已经初步显示出“聊天”特色,并多次在大大小小的赛课中摘取桂冠。因为在湘潭市的语文教学比赛中连续三年获一等奖,2003年,他调到了湘潭市岳塘区湘机小学任教。2005年至2006年,他参加了从学校到区、市、省,再到全国的层层选拔的阅读教学大赛。整整一年时间,他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确定目标,如何起承转接,如何简单有效,如何精彩纷呈……苦心没有白费,最终他获得了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
        2008年,周奇调到东莞莞城中心小学,这是一所很有名气的百年老校,校长是语文特级教师,一大批语文老师都曾光耀南粤。周奇庆幸自己能来到这样一个有着浓厚语文教研氛围的天地,他加倍努力地做着自己钟爱的工作。这几年里,他的课例、论文、朗诵多次获全国、省、市级奖励,他也被评为东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省小语会先进工作者,并被聘为省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导师,多次为省内外语文老师上展示课、作教学讲座。
        这些年,周奇广泛涉猎教育类书籍,李镇西、朱永新、吴非、张文质的随笔集,王荣生的《语文学科论基础》、王尚文的《语感论》、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等书,都曾被周奇细细地品读过。漫漫书海给了周奇许多教学启发。特别是当读到《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和《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时,周奇禁不住拍案叫绝:“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啊,没有说教,无关功利,本色真诚,娓娓道来,真如聊天一般亲切!”
        乘着学校打造教师品牌的春风,周奇回顾十多年的教学经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风格和对教育的理解,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定位为“聊天课堂”。周奇认为,在课堂里“聊天”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学语言有其特质,它讲究一种真实、平等的交流,不可能像电影的对白那么精美,也不应像大会报告那么严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应该像生活中“三五好友、一杯清茶”式的“聊天”。其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建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以师生感情为纽带,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用聊天的方式进行教学,正是为了构建这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审视,儿童语言能力的最初习得,依托的并不是刻意的“教授”,而正是自然状态下的对话与交流,把儿童从小学习语言的方式迁移到语文教学中来,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保护。
        著名教育记者李振村曾说:“不要总把我们的课堂弄得那么隆重盛大、庄严热烈,孩子们真正的成长是在一种家常的氛围里,因此应该倡导像聊天那样上课,自然、扎实、真诚、机智。”周奇的“聊天课堂”,与李振村所描绘的语文教学方式不谋而合。
周奇在教学中。

让课堂“有聊头”
        树立起“聊天课堂”这一教学品牌后,周奇的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在不经意间潜滋暗长。
    2011年,刚接手六(6)班时,周奇注意到这个班的多数孩子,在上课时都不怎么参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周奇还特别注意到一个叫铭铭(化名)的孩子,他有些不善言辞。在语文课上,虽然坐得端端正正,但似乎缺乏热情。周奇找他聊天,问他喜不喜欢上语文课,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怕……说不好……”看得出,他其实有上进的欲求,只是担心自己的表达不如同学。
    在这种情形下,周奇将“聊天”引入语文课堂,努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敞开心扉,尽情表现自己,而不必在意自己是否“妙语连珠”。渐渐地,课堂热闹起来了。孩子们意识到,说得好不好、美不美都没关系,只要真实地表达就行。渐渐地,铭铭有时候坐得没那么“中规中矩”了,因为他和多数孩子一样,专注于课堂交流而忘记了关于“坐”的要求。
    在学校统一组织的口语考试中,六(6)班一跃成为整个年级成绩最好的。监考老师后来找周奇聊天,她说:“你班的孩子怎么那么会说啊,别人都紧张兮兮地想着用什么好词好句,可他们像聊天一样,竟然能对着一幅简单的图片说个没完没了!”周老师暗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老师每日“聊着聊着”,竟然把孩子们也都“聊”得淡定了、大气了!
    后来铭铭以优异成绩毕业了,今年教师节,他在贺卡中写道:“周老师,上您的语文课,我好像在上课又好像不是在上课,我感觉您就像拉家常一样。有时候,我觉得您像我的朋友、我的父亲,有时候,我还觉得你就像我老家附近的那个邻居老爷爷一样!”
    细雨无声,周奇的“聊天课堂”让无数个“铭铭”找到自我、突破自我,让无数个“铭铭”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成长进步。
    采访结束时,周奇笑着和笔者聊道:“真希望我们的课堂多几分平实,少几分虚浮,让课堂‘有聊头’,将语文聊到学生心中!”周奇质朴的言语、富有感染力的笑声再一次打动了笔者。

人物小档案:周奇,东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曾十余次获全国、省、市、区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十余次获省、市、区演讲、朗诵比赛一等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课例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2002年,获湘潭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被市政府记二等功。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小语会“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聘为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导师,2012年,被聘为省级教师工作室培训导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