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艺体情报】钦州市第五小学:钦州坭兴陶 “玩泥巴”的乐趣

时间:2023-01-04 15:12:41来源:学苑创造杂志

贝贝


上一期(艺术情报|钦州采茶戏,绽放新活力)贝贝带大家去“听”了采茶戏,这一期我们走进钦州市第五小学,去认识一下钦州的城市“名片”——坭兴陶。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07.jpg


>>>>

钦州坭兴陶学名紫泥陶,其烧制技艺起源于唐代以前,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钦州坭兴陶与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12.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16.jpg


坭兴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6∶4的比例软硬搭配后,通过搂(陶土采择)、挥(泥料炼制)、辘(制坯成型)、挑(素刻装饰)、古法窑(窑 火三浴)、光(脱皮显肌)等古法“六艺”十二道 工序制作而成。坭兴陶成品耐酸耐碱,无毒性,其独有的透气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用坭兴陶茶具泡茶,味正醇香,隔夜而色味不变;用坭兴陶餐具盛装食品,暑天隔夜存放而不馊;用坭兴陶花瓶插花,则花艳叶茂,色泽艳丽。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坭兴陶产品被国家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20.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24.jpg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坭兴陶制陶技艺,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与钦州市第五小学于2016年共建了非遗进校园(坭兴陶制作)传习基地,并请钦州市陶瓷艺术大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冯传发为学生传授坭兴陶制作工艺。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27.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31.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35.jpg


坭兴陶制陶技艺课程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每周一下午,时间为两个课时,现有42名学生选修了该课。冯老师授课时善于激发学生喜欢动手的天性,让学生在快乐“玩泥巴”的过程中,学习坭兴陶的历史和传统技艺。同学们在“玩”中学会了泥条盘筑、拍打围泥片和制作简单的泥塑,捏出了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及枪、炮、车、船等物品。很多同学还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花纹,让泥塑更具艺术气息。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39.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43.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48.jpg


同学们在掌握了最基本的坭兴陶制作技艺后,就开始学习制作简易的坭兴陶茶杯、茶壶了。六(3)班的陆祥杰同学说,简易的茶杯、茶壶可以不用拉胚机,用拍打泥片围接、手捏等技法就可以完成。说完,他向贝贝展示了制作过程:先准备好拍打泥片的“木搭子”及小刀片、竹刀、开孔的竹签等工具;然后用“木搭子”反复拍打泥片,让泥片变得松软,表面光滑细腻;接着捏出一个长圆形的泥团,再从泥团的中心往外捏,捏出茶壶的壶身;随后捏壶盖和壶把、壶嘴;把壶把、壶嘴接到壶身上;最后,用竹刀、小刀片切掉多余的泥,用竹签给壶嘴开孔,在壶身上刻上些花纹或加些小泥条做装饰,一把简易小茶壶就做好了。当然做好的小茶壶还得送去烧制,才能变成可使用的坭兴陶茶壶。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52.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355.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01.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05.jpg


学校社团课负责人胡月金老师介绍,每次出窑,同学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的作品会产生什么样的“窑变”,于是学校在教学楼后面设置了学生作品展橱,专门用来展示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这样可让同学们在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热情。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08.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12.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15.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21.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24.jpg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创作的作品中不但蕴含了钦州的人文地理、物产风物,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如描绘当地烟墩大鼓艺术的作品《鼓声不断》,展现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况的作品《龙腾东南亚》,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世博金牌百年情——情系中国结》……这些别具特色的坭兴陶作品在钦州市“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大赛、“梦想杯”中小学生陶艺比赛等赛事中获得了不少奖项。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28.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32.jpg


如今,坭兴陶制陶技艺课程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社团课程之一,大家戏称其为“玩泥巴课”。喜欢手捏动物造型的三(4)班的韦婷芬同学说,自己还要不断提高技艺,以后创作出能完美展现出三娘湾的海豚的魅力的作品。五(3)班的黄钰岚同学则表示,自己喜欢传统节日热闹、喜庆的氛围,今后的作品要多融入节日元素,反映出家乡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36.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40.jpg


该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更增进了学生对坭兴陶历史、工艺的了解,提升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


(本文资料由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提供。)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43.png



坭兴陶最大的特点是不施釉而采用雕刻法进行装饰,即采用雕、刻、剔的技法,在泥坯上雕刻出花卉、人物、山水等图案,然后填入白、赭等色泥抹平。另一个特点是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窑变”,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之美。坭兴陶因用料内含丰富的三氧化二铁成分,在烧制过程中,当炉盘温度上升到1200℃的临界点时,偶然会有极少量的坯体在原来铁红色的外观上隐约呈现出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等色泽,以及天斑、虎纹等纹路,这种现象就是“窑变”。坭兴陶因“窑变”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有“中国一绝”之美誉。



本文选自《学苑创造》B版2021年9月刊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47.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51.jpg


微信图片_20250107181454.jp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