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评论:竹筏上学路,漂满冷漠

时间:2013-09-16 04:01:27来源:本站
      广西藤县陈平村小学陈山分校有30多名学生的家与学校之间隔着一座中型水库——大壬水库。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这30多名孩子都得自己撑着竹筏,渡过约500米的水面去上学。(9月8日《北京青年报》)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描述的是渔民的危境与艰辛。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4到10岁的孩子竟然也得“出没风波里”撑着竹筏去上学,实在让人心酸。

    对于孩子们“撑着竹筏去上学”的危险,当地教育部门早就知情,至少给他们配备了救生衣,并在大风大雨天气通知停课。但是,教育部门能做的难道仅仅就只有这些吗?雇条船来给孩子们在上下学时摆渡,至少还是能够做到的吧?

    乐观估计,“撑着竹筏去上学”的孩子们可能也会因为被媒体曝光而受益。但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路上的“出没风波里”以及学校教学环境方面的种种困境,总不能总是靠媒体曝光吧?当地明明早就知道了问题,为什么就是不能帮助解决,发件救生衣就算履行了职责吗?这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诚然,农村教育的问题种种,只是城乡差距巨大的一个缩影;尤其是这些年大规模并校,让农村孩子的上学路途异常遥远,路不好走车不多的地方,因此人为制造了很多悲剧。但是,无论城乡经济差距如何巨大,由公共财政托底的基础教育也不应悬殊若此。比如很多发达国家,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硬件配备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配备。

    农村教育的落后现状,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不重视,地方财政对农村教育投入极不给力,有钱配一辆只坐一人的公车,却没钱配一辆坐几十人的校车;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对于学校教学硬件配套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强力的资金托底,导致城乡学校面貌好像完全“不在同一个世纪”——某种意义上,我们亟须一个基于城乡统一标准的校舍改善计划和校车配备计划。

    唯有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同时担起责任,尽职尽责地为农村孩子们“荡起双桨”,孩子们才不至于“撑着竹筏去上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