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书无用”刺痛谁
金秋9月,是开学的日子。但一个成都家庭,却在为女儿上大学的事情争执不下。女儿一心求学,但父亲却固执地认为“捡垃圾都比读书强”,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当女儿的梦想遭遇父亲的账本,读书是否有用的话题,再次引起一番唇枪舌剑。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人也提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然而,竟有不少网友支持父亲的决定。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 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人抱怨“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追溯以往可知,“读书无用论”实际是对读书价值的怀疑,正如那位父亲的逻辑:如果捡垃圾都比读书挣得多,那干吗还要读书呢? 的确,数万元的大学学费,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负担。而且,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2013年已突破600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然,上大学是一次锤炼品行、完善自我的过程,读书的价值更不能打上“有用”或“无用”的功利主义标签,但如果读书高投入、低回报成为社会现实,那么放弃读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理性选择。我们可以批评这种短视,但无法回避背后无奈的现实。 不仅如此,读书无用的说法还交织着公平正义的焦虑。在一些地方,拼文凭不如拼爹,“有个好爸爸就有好前程”的拼爹现象潜滋暗长,依靠关系获得发展、凭借人脉获取资源,消解着社会的公平底线。 这个普通家庭的争执或许只是极端个案,但是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却应该引起重视。教育不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人生的目的也不应该仅仅是赚钱。正如先贤所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读书也只有变得“有用”,成为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有效渠道,才能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勇攀书山、放舟学海。这需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给大学文凭添点含金量;需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让每位大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更需要全社会重拾对读书的信心,毕竟,读书能丰盈思想、丰厚精神、丰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