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学生在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的自助图书馆浏览书目。 作为北京市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朝阳区“书香朝阳”自助图书馆建设工程2011年开始实施,首批投放10台自助图书馆,目前已达123台。为方便读者使用和阅读,这些自助图书馆分布在社区、广场、公交车站、剧院、商业区等场所,并加入到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体系,实现了与首都图书馆及各区县图书馆的通借通还。 近日,记者在走访朝阳区潘家园路上的自助图书馆时,遇上了一对一直对自助图书馆很感兴趣,但认为“高科技机器难以操作而望而却步”的老年夫妇。正好赶上图书配送员前来进行设备维护,这对老年夫妇才上前咨询借阅事宜。图书配送员陈晨和工作人员李冠鹏向他们介绍了办理图书借阅卡及操作使用自助图书馆的流程和方法。经过一番了解,这对老年夫妇才知道通过自助图书馆借阅书籍是免费的,并知道自己在首都图书馆办理的借阅卡,可以直接在自助图书馆上借阅图书。老大爷说,要使自助图书馆高效实用,应通过讲座辅导、媒体宣传推介等不同方式,让更多读者不再对自助图书馆“望而却步”,而是主动走近它、使用它,“毕竟,摆在那里不用是一种资源浪费。” 记者跟随陈晨走访朝阳区双井桥附近的自助图书馆时发现,经常有路人停下来查看图书目录,也有周围上班族前来借书、还书。 当陈晨打开自助图书馆还书箱时,一本本贴着不同颜色标签的图书映入记者眼帘。据陈晨介绍,带有橘红色标签的是朝阳区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的书籍,有其他颜色标签的则是外馆书籍。通借通还让更多读者在享受书香的同时,节省了还书时间。 一名在农展馆南路自助图书馆还书的读者告诉记者:“因为平时上班比较忙,所以更希望在空闲时间看些轻松有趣的书,免得精神一直紧绷着。所以就会从这里借一些小说或者实用的书籍看一看。”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朝阳区自助图书馆共累计办卡9万余张。工体北路中宇大厦辅路、双井桥乐成购物中心广场南侧、新东路世茂百货商场东侧路边的自助图书馆使用情况较好,每天的图书借还量基本保持在50册至60册,周末和下班时间使用较为集中。 “因为我现在住的地方离图书馆比较远,我想看些管理类的专业书籍,但是基本没找到过我想要的书。”下班时路过华威南路弘善家园308号楼前自助图书馆的一位读者无奈地说。 “这机器三天两头坏,之前本来想看看的,但这故障频率让我已没什么信心了。”姚家园路与星火西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的自助图书馆前,一位读者说完便毫不留恋地走开了。“这机器从放在这儿就没人宣传过这是什么,悄没声的,谁知道干嘛用?”一位刚买菜回来的大妈说道。 记者了解到,每台自助图书馆可以存放402册书籍,三层书架,每层134本,每隔20分钟各层图书架旋转展示一次。图书配送工作人员表示,自助图书馆的初衷是为全体市民提供休闲类读物,所以文学类、小说等书籍多一些,而类似管理类、计算机等专业书籍相对较少。 对读者提出的故障率高等问题,朝阳区图书馆副馆长宋巍回应说:“故障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北京气候条件对机器设备硬件的影响,有网络接入形式对设备软件系统的影响,当然也还有读者使用方面的原因。对于降低故障率,朝阳区图书馆一方面不断调整自助图书馆软件、硬件方面的配置,通过广泛选择网络供应商,优化网络运行环境;另一方面正加强日常运维体系的建设工作,不断稳定‘一个中心,两支队伍’的运维平台,加大故障排查的力度,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减少故障对读者的影响。同时,朝阳区已将自助图书馆工作重点由科学规划建设转到加强运维和提高服务效能上来,今后还将在特色资源配置、特色活动推广、设备节能优化完善及新功能开发方面努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成本高昂的自助图书馆设备、管理部门的多项措施、工作人员的辛劳坚守,并没能让自助图书馆得到应有的爱惜。贴小广告、粉笔乱涂乱画的现象经常出现,机器零部件被损坏、屏幕被砸碎的场景更是触目惊心……尽管朝阳区图书馆努力协调物流机构、购置应对各种污染的清洁设备、每天配送图书,但一些不文明行为始终在干扰着自助图书馆发挥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