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付传姝,教育部付传姝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干部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正高级教师。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曾获全国优秀校长、全国基础教育校本教研拔尖人才、新疆“天山英才”、新疆德育科研双十佳个人等称号。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 《管子》中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古今中外都将教育与树联系在一起,培养人的过程就是犹如种树,是一项长久工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进入新时代,学校如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学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结合16年的办学治校经验,笔者凝练了“树人”教育主张,像培育大树一样办教育,像种树一样育学生,“树人”“育树”,既要育好学校教育这棵“大树”,还应钻研如何施肥浇水种好学生这棵“小树”。 “树人”育“树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教育要扎根,就是要体现教育的中国特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心怀家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的师生。育人先育“根”,根深则叶茂、花繁、果硕。“树人”育“树根”就是要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学校课程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通过“大德育”课程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育树根”所需的“大德育课程”养料,从而育深“树根”。 以“大德育”课程建设,培育学生成长之“根”。笔者所在的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从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5个维度,研发了学校 “致真大德育”课程体系,在活动中育人,在实践体验和参与中育深“树根”。以每日“向国旗敬礼”活动、每日课程思政、每周升旗仪式、每月主题团队日等“日周月”常规“大德育”活动课程群,弘扬正气,潜移默化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心;以科学家进校园、传承良好家风演讲比赛等思政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特色大德育主题活动,凝聚正气,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化于行;以与宪法日结合的“成人礼”、“红色+科技”主题研学等拓展类“大德育”活动,提升正气,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唯有教师的根扎得深,才能育出“根深”的学生。教师策划“大德育”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是教师“向下扎根”的过程,如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以“一核两层四域六基”为主要思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核心,落实“五个认同”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要求,开展学校课程文化场域、活动文化场域、校园文化场域、合育文化场域的建设实践,从而落实学校层面的 “青少年筑基工程”。学校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把经常性教育与课后延伸式教育相衔接,建设“多方力量+多样渠道+多种举措”的工作体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文化场域建设;通过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一景、一物、一活动,点点滴滴都育人的功效,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文化场域建设;通过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文化场域建设;通过家校共育、校社共育、家社共育、区域共育,形成家校社合作共育的强大教育磁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育文化场域建设。 “树人”育“枝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面育人的保障。培育好教师,就是以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向着新时代大先生目标笃行不怠的智慧型教师为目标。根深、光足、养料恰当则枝干粗壮,“树人”育“枝干”,就是以教育家精神为光,以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为养料,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培育不同教育风格的新时代教师。 教师做好输送养料的“枝干”。教师犹如学校教育这棵大树上不同形态的“枝干”,根贮存的营养通过枝干才能转化输送给大树,育出如“茂叶、繁花、硕果”各美其美的学生。因此,学校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的外推到内心认同、自我规划的内需;从互助个体到协同群体合力的发挥,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双轮驱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以“致慧教师发展课程体系”为例,通过“初慧”教师适应性课程、“觉慧”教师助推课程、“智慧”教师提升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策略三个层面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再从抓好日常理论学习的内化铸好教师“增智”之基;从内需出发的“个人发展规划”树好教师“增智”目标;从“双导师”制培养建好教师“增智”模式 ;从校内外兼修抓好教师“增智”的举措;从多角度宣传激励,激发教师“增智”的热情,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要促“枝干”发新芽。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通过虚拟3年制“三致教师成长学校”为载体,让新教师入校后拥有双重身份,面对学生是教师,在“教师成长学校”中是学员。学校为新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和育人导师,通过教学全面指导和育人全过程指导,引领新教师从靠近光到追逐光,再到成为光。在“教师成长学校”中,每个年级都有新教师培养任务和考核,帮助新教师扎稳根,找准生长方向,并从中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学校为“教师成长学校”制定导师遴选和优秀导师评比等制度,激发导师工作热情,促使导师克服职业倦怠持续“扎根生长”。 “树人”育 “叶花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们要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们,犹如大树生长出的叶、花、果,各有各的发展,各有各的作用。“树人”育“叶花果”,就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以“五育”并举为措,以校本化的国家课程、生活化的拓展课程、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传承类的必修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为架构,立体化建构“学生发展课程体系”。 为“茂叶、繁花、硕果”提供生长空间。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党的创新理论与课程融合、生活技能与生活实践结合、知识技能与科技发展接轨等,为学生发展成长为“茂叶、繁花、硕果”提供充足的养料和适宜个性化发展的土壤和空间,通过学生发展课程培养,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长成绿叶也要绿意盎然自信自立,长成花朵就要熠熠生辉自强不息,长成硕果就要展示风采为国增光。 为每一片叶、每一朵花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学校将传统武术短兵道引入体育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激发民族自豪感,以体育课程校本化实现“五育”融合;从落实劳动教育大纲中的中学烹饪任务出发,研发中华优秀传统美食烹饪课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经典著作片段课本剧”排演,达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听说读写普及向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转变;以模拟法庭课程渗透依法治国的党的新理念;以各类应急自救和急救知识学习和实践提升生活生存能力;以人工智能普及课程实现课程与新时代科技发展同步接轨;以各类丰富的个性化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雅趣”;在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中培育学生的“兴趣”;在沉浸式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然后,通过艺术节、心理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各级各类比赛等为学生搭建从学习到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树立自信的机会。 “树人”的“新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聚焦到教育领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推进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树人”“育树”有了更高阶的目标和任务,“树人”要深入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与时俱进,开展生生不息的“树人”“育树”高质量发展的育人实践。 一是“树人”“育树”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党建引领上着力做实。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上做实,加强党对学校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越是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越要不折不扣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彰显中国特色。 二是“树人”“育树”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办学思想凝练、文化建设上着力做深。在凝练办学主张和文化建设上做深,就是要深入思考并回答新时代教育三问,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进一步提炼自己的办学思想或办学主张,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三是“树人”“育树”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着力做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上做细就是要在培养新时代“好老师”上突出中国底色。 激励教师扎根祖国大地,既要有甘于“树人”的“乐教躬耕”,更要有做好园丁的“育树”探索,还要有“强国有我”的志向情怀。 四是“树人”“育树”的高质量发展要在特色学校建设上着力做精。特色学校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开设“个性化赛道”。在特色学校创建上做精就是要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专属新赛道,突出特色,办出品质,为学生成长为“茂叶、繁花、硕果”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