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韦 力 ![]() “黄宇老师上音乐课很有激情,听过她上课的学生和老师都会被她上课的激情所感染。”这是玉林市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一小)校长唐秀年对黄宇的评价。1998年至今,黄宇在实验一小担任音乐教师已有15年,在这些年间,她一直坚持用激情带领学生敲开艺术大门的理念,用心、细心、专心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用心思考
备课对于黄宇来说,是构思蓝图的一个过程。在备课环节,黄宇会思考很多问题。如《龟兔赛跑》是二年级的音乐剧欣赏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学生能听辨不同的音乐场景及兔子、乌龟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二要在表演中体验快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黄宇在充分领会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在设计教学时将整节课分为“初听全曲—分段赏析—参与表演”3个环节。但这个音乐童话是带解说的音乐故事,且长达11分钟,要求二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就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经过观察思考和总结,黄宇发现,在以往单纯性倾听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原因是什么?黄宇翻阅了不少书籍,得出答案:音乐教学心理和音乐感知心理研究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听觉感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多种感知通道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于是黄宇上网搜索了与欣赏音乐作品相辅相成的flash动画,以求能够做到视听结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处于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中,较快与之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人在感知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得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 《龟兔赛跑》音乐剧欣赏课放的是管弦乐曲,如以文字介绍,既讲不清楚,又不能真正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就很容易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使学生轻松直观地感受乐器的发音特点和产生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也就能顺利地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黄宇于是决定以“音乐动画城”大脸蓝皮猫的身份把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的学生带入所创设的音乐意境,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兴致,促进学生的发展。 孩子们很喜欢动物,在最后的综合表现环节,学生争先恐后地挑选自己扮演的角色伴随乐曲饰演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参与龟兔赛跑的表演活动,学生积极的表现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一系列的情境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又实现了教学目标。
上课时细心引导
黄宇坚持“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新知的教学”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上,她侧重思考如何从传统的“我教你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让学生在高雅的艺术中、在丰富的活动中“乐学”“好学”。因此,在学习内容上,黄宇十分注意利用多元化教学素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学生掌握。在教学方式上,黄宇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黄宇说:“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力量,他们爱发现,爱思考,爱创新。小脑瓜里迸发出来的创新火花时常给课堂带来精彩,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此,我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创新的空间,培养他们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好习惯。” 2011年,黄宇参加玉林市小学音乐课堂比赛,执教《健康歌》。这节课的重点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能够随音乐唱歌曲,通过亲身体验运动的快乐,加深对健康的认识。由于但在当时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已听过这首歌曲,对歌曲的内容及韵律均能粗略把握。黄宇在备课时考虑到了三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喜欢唱歌且乐于表演,模仿能力较强,有自己的想法等特点。关键是怎么让学生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获得取新的知识。 于是在课程设计上,黄宇用“健康”贯穿教学。关注健康,热爱体育运动,是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巧妙地渗透情感教学目标。 课一开始,黄宇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因为健康而美丽!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健康歌》的音乐响起,师生一起舞动起来。由“律动”导入教学,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运动过后,学生的情绪放开了,黄宇趁热打铁,问学生:“现在你们心情怎么样啊?”学生回答很开心、很兴奋。“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健康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健康歌》,感受健康带来的快乐。”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听一次歌曲:想想从歌曲中你都听到什么?比比谁听得最仔细。”黄宇继续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歌曲播放结束后,请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都很棒。“同学们可真棒!你们看(指课本插图)这爷孙俩可真爱运动!你们爱不爱做运动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我请一名同学上来用动作来表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谁来?”学生的表演欲被激发出来,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黄宇接着布置任务:“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看他表演的是什么运动?”台上的学生表演了一个老爷爷打太极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下就被学生猜到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黄宇顺势导入事先设计好的“我健康、我快乐”游戏环节,采取以猜猜运动项目的方法导入新课,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新课。 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黄宇在“律动”环节选择了不示范,而是融入学生群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演,勇敢地跳。在演唱环节,黄宇还引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动作填入《健康歌》的曲,“创作”了一首首新的《健康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黄宇尽量减少讲解、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涵,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地表现机会,确保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学生的表现中反馈学习情况。 黄宇说:“我不是以教会一首歌曲为目的,而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感知、欣赏、表现、创造、合作的能力。”
学习促进专业
1996年工作至今,17年间,黄宇从未停止过学习,不断接触教学新理念,获取新知识,这让她在教学的道路上快速成长。一年级的音乐课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学前教育进入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都必须由教师慢慢调整。因为工作优秀,黄宇几乎每年都要教一年级。“教学一年级,趣味性的调控很重要。在刚刚接手一年级的时候,我也常常感到是焦头烂额。‘安静’是我在上课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可是面对一群聪明可爱、活蹦乱跳的一年级学生,要他们乖乖地上好一节课,实在是太难了。”这是她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展艺术活动时,课堂常处于乱哄哄的状态,难以调控。就在黄宇一筹莫展之时,她参加了玉林市玉州区EEPO的培训,培训的学习让黄宇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许多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迎韧而解。 经过培训和自己的思考,黄宇找到了课堂调控的最佳办法,那就是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约定”。黄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约定设计由浅入深。每上一节课,黄宇都会利用5-10分钟教孩子们学会师生之间的“约定”,如同桌讨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黄宇有节奏地拍掌,学生听到掌声后,一边拍掌,一边快速地安静下来。“约定”的办法收效很好,但是在接下来的培训中,黄宇发现,原来“约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还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设计。 于是黄宇又尝试通过有趣的节奏和歌曲来增加“约定”的色彩。在课堂上,黄宇唱前半句“一闪一闪亮晶晶”,学生就会接下半句“满天都是小星星”。这样的“约定”都是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简单易学。别小看了这样简单的一句歌词,黄宇还会根据课堂需要,通过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训练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学生常常随着节奏的快慢变化而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不同的歌曲用于不同的“约定”,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也不会觉得乏味无趣。小组间交流活动回到座位的“约定”,黄宇采用这样一句歌词:大鼓的声音(老师)咚咚(学生)小鼓的声音(老师)嗵嗵(学生)——学生边唱边跳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有了这样有趣的“约定”,黄宇和学生之间越来越默契,“约定”成了他们无形意识的约束,课堂不再“乱哄哄”难以调控了。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快速地知道学生是否做好了学习的准备,怎样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呢?对此,黄宇训练了只有他们师生之间才能懂的手势,如做好了上课或活动的准备,就用右手打OK的手势来表示;明白活动要求的就举起右手掌的正面来表示;不明白的就举起右手掌的反面来表示…… 黄宇将在学习培训中获得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题,课堂上再也不用大喊“安静”了,因为几个动作,几次掌声就可以连通黄宇与学生之间的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黄宇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紧紧联系在一起。黄宇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 人物小档案:黄宇,现任玉林市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音乐教师,玉林市首批21世纪100名B类园丁工程的培养对象,2006年获广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奖,2012年获玉林市玉州区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的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