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希望小学 张丹东
![]() 手捧课题资料《希望小学学生谈幸福》。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乐莫大焉!”教育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作为校长的幸福,就是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寓幸福于教育,是我从教27年的工作动力 ,从最初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直至担任希望小学的校长职务,这个理念一直伴随着我。 学生进步是一种幸福 我分别在桂林市桂岭小学和希望小学工作过,因地理位置不同,两所学校在生源状况方面差别很大。 桂岭小学接近市中心,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没吃过什么苦。有一年秋游,我们年级安排的是步行到泗洲湾野炊。当时我怀有10个月的身孕,完全可以坐车前行,但是我不想错过与孩子们同甘共苦的机会,在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和孩子们一道徒步走完全程。去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一边走,一边聊天、唱歌。可返回时,由于走路时间过长,我的大腿磨破了,每迈出一步都会带来痛感。孩子们在兴奋过后,也开始感觉到疲惫不堪。聪明的孩子们以我为借口,有的说坐公车吧,有的说叫爸爸来接吧,有的甚至说分小组打出租车回去。当时我也真想顺着孩子们的提议,赶紧回到学校。可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锻炼孩子们意志的绝好机会,我忍住腿上的痛楚,笑着告诉孩子们:“我能步行返回!谁能走,就跟着我;不能走,我送她上公车。”在我的带动和鼓励下,全班孩子一个不少地步行回到了学校。回到教室后,我告诉学生:“孩子们,你们成功了!人生的奋斗历程莫过于此,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不轻言放弃,只要坚持到底,你们定能赢得胜利。”说完我便带头唱起了《相信自己》,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是学生仍全体起立大声地跟着唱了起来,我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歌声刚刚落下,几个学生跑上讲台将我团团围住,大声高呼:“张老师!您是最棒的,我们也是最棒的!我们爱你!”这次经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教育。 那一刻,我心中溢满了幸福,因为我的辛苦换来了孩子们的进步,换来了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希望小学60%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另外40%中的绝大多数又来自周边农民家庭。如何让这些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实践孔子确立的“有教无类”的办学主张,是近几年来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利用清晨或下课时间深入教室、食堂去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学生,希望小学的学生们都能体会到我的护犊之心,都能感触到校长的爱生之情。 小学处于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虽然说要在知识上打牢基础,但更关键的应该是习惯养成。为此,我组织老师们反复调研、研讨,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线,以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成立“幸福才艺堂”,建设“幸福实践基地”,开设“国学经典人人读”校本课程。我们相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因此在主题活动月中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评价、全程实施的评价原则,以自评、互评、老师评、德育处评为基本形式,开展“每月评星”活动,对主题月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艺术星”“读书星”“尊师星”等星级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开展学期末的“阳光男孩”“快乐女孩”评比,并在楼道展示“阳光男孩”和“快乐女孩”的照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关注;学生的每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每点进步都能得到激励。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既体现了共性,更关注了个性;既关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更关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又使评价更富人性魅力,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校园因此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就仿佛在养护、观赏在春风里开放的鲜花,这种幸福和快乐,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能体会。 ![]() 学生在一起,其乐融融。
教学研究是一种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研究是一条幸福之路。”这不是一句空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终身教育这一角度来说,在完整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师自身也应该是在继续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我在桂岭小学工作了23年,从始至终,都在潜心钻研小学语文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帮助其他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即便在2000年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以后,也没有放弃一线的教学工作。这期间被桂林市教育科学规划所聘为课题鉴定专家资源库成员,并多次被邀请在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的教学活动中上示范课、展示课。 分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后,我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带领教师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学习,逐步规范了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年轻教师面前,作为学校领导的我,不是坐而论道、指手画脚,而是亲自示范,并且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在我工作过的两所学校,公开课都真正起到了引领、研讨的作用。而我呢,也在实践中琢磨教学,体会教学,享受教学——让我步入中年的生命依然焕发亮丽的色彩。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历练,使我学会了把批判和奋斗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变得拿得起也放得下,不怨天,不忧人,一心向前。 从1996年开始,我先后主持了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我亲自撰写课题实验方案,参与课题的一线研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并完成课题实验报告。其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获桂林市第一届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问题的研究”通过自治区创新课题组的现场结题验收,获得优秀成果一等奖;“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特长 凸现办学特色”经市教科所专家组鉴定,以A等成果通过结题验收。 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它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同时也让我更明确地看到“幸福教育”的可操作性。早在2005年4月,我就参加了自治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通过培训,我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英特尔的培训与学校教师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用英特尔的全新理念指导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先后在2006、2008、2010三年被评为自治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优秀主讲教师。 教学研究没有终极目标,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成绩的获得让人有成就感,但更多的幸福感却蕴藏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正因为共同探索、不懈追求、不断领悟,教学研究才具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感到“确实是一条幸福之路”。 关系融洽是一种幸福 管理不是简单而冰冷的过程,而是以人为本,影响人的艺术。只有用爱把学校营建成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才能唤醒教师,让教师生发对学校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团结一班人,当好“班长”,抓制度建设,既分工又合作,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既抓制度治校又讲柔性管理。通过“行政人员年级蹲点”制度建立管理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年级组长制”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树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思想交流活动、教师社团活动影响和凝聚人心,打造出一支特别团结、特别合作的教师队伍。 在我的理念中,没有人的好坏,只有人的个性和特色。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无论在哪个阶段,我都以真诚和关爱去感召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感受到幸福。作为校长,不论对哪位同事,我都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在工作上予以信任,在业务上予以帮助,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我首先会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立足于不同层次的干部、教师发展优势,分类要求,鼓励他们沿着适合自己最有发展的道路不断攀升。为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工作,我多次到教师家中拜访,与教师家人谈心,以求得其对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凡是教师有红白喜事,我事必躬亲、忙上忙下张罗;同事有病,我必定登门看望,重阳节、春节也亲自登门慰问退休教师;同事的孩子就读有困难,我主动出面协调解决。“尽我所能,让每位教师都能体会到家的温暖。”这是我不懈的追求。 事实证明,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是一切工作的润滑剂,不仅能让整个学校拥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能让人心情愉悦,快乐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奥古斯特·罗丹如是说。现在,每每回忆自己和学校一同成长,一起进步的点点滴滴,便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工作着,快乐着,我始终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人生梦想,无怨无悔地用整个身心去拥抱教育事业! 【人物小档案】张丹东:积极撰写论文,《吾辈当一日三省吾身》等论文获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论文评比一等奖;《礼貌待客》教案入选新时期小学德育研究成果选《春泥护花》一书;《一节多媒体辅助语文阅读课的设计教学》等文章刊登在《广西教育》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