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蒙秀溪
激情让她在学习中改变 1981年,年仅20岁的王燕萍,刚毕业就走上了教育之路——高中英语教学。1986年,由于教学成果突出,她被调入柳城中学。虽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这个二十四五岁的姑娘没有退缩,总是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工作中。 可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接受的是比较传统的教育,对新的教学方法没有太多吸收,我的课堂总是‘一言堂’,而且学生要做很多练习,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作文也只是让学生多写多背。这样教不仅耗时间,学生也没有多大的进步”。对于此种困境,王燕萍不免忧心。 2006年一次到加拿大学习的机会意外降临,这使她有了突破教学困境的转机。“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发现在他们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talk(谈话),没有过多的练习。我当时很困惑:不写怎么能记住知识呢?”经过为期半年的学习,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习语言要先会“说”,“写”才有保证。于是,她便把在国外学习的B—Slim(成功语言指导模式)理论引入课堂。该模式是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Bilash博士提出并创建的二语教学模式,由5部分构成:第一部分Teaching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教学计划和准备);第二部分Input & Intake(知识输入,目的是让学生giving it/geting it/using it);第三部分Output & Proving it(知识输出);第四部分Assessment(评价);第五部分Evaluation(结果评价)。如在执教高一上册Unit3 Going places-Travel(旅游)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她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
3.以Travel为关键词,列举与之相关的词汇:tourist/visitor(游客)、guide(导游)、vehicle/bus/plane(交通工具)、ticket(门票)等,构建起知识框架,从学生讨论的结果收集信息,框架是: 5.总结及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进行导游词的写作练习,自已扮演导游,选择一个景点进行简单讲解,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方式、目的、建议。(50-80字) 这是王燕萍运用B—Slim模式进行教学的案例。该教学模式最讲究课堂内知识的重复率,所以,她上课时总在不断的重复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通过操作训练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的目标。如在上文的课例中,她对“旅游”的定义作了多次的重复训练。首先,她领着学生反复朗读4-5次,然后以提问的方式重复,接着是同桌对话式重复,最后再进行全班的朗读。除了在一段时间内集中重复,她还会在上课过程中反复提问,让学生回忆(此时,黑板上“旅游”的定义已经擦去)。 “王老师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做这样的重复,在重复中,我们既能学习到单词和句型,还渐渐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能力。”2012级2班的学生梁子雯这样说。关于重视课堂的重复率,王燕萍这样解释:“我听过很多课,发现有些老师的设计只重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课堂内容看似很丰富,学生也很活跃,但是由于没有重复率,学生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记忆零散,学了相当于没学。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差。我觉得,学生的英语能力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反复训练获得的。” 王燕萍运用B—Slim模式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09级4班的谢桂军说:“我高二时到了王老师的班级,那时我的英语很糟,考试从没及格过,口语更惨,作文几乎一句都不会写。经过王老师半个学期的‘框架’训练,我的英语有了很大的进步,作文一般都能拿到21分,有时甚至拿到25分,卷面总分有时能过120分。”在2012年的高考中,谢桂军考出了115分的好成绩。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王燕萍却没有满足于现状,她总是以饱满的激情不断地学习和总结。2007年,她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B—Slim模式的理论又创设了“单元知识框架模式”“定义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单元知识框架模式”是依据每单元不同的话题设计出不同的“知识框架”,然后围绕“框架”整体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最终习得词汇、短语、句型以及篇章结构,提高了他们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定义教学法”就是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找出关键词,并用英语解释,目的是让学生记忆词汇和语法。例如,在执教高二的Unit8 Sport(运动)时,她先让学生或用英语或用汉语解释“运动”一词,最后她再用英语定义:Sports are games such as football and basketball.(运动是像足球、篮球一类的活动。)然后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对这个定义的记忆不断强化。 王燕萍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十分钟阅读法”,即对试卷中“阅读理解”板块的处理方法,在10分钟内完成题目,1分钟读题—3分钟快速阅读文章,提取关键词—1分钟判断文章类型—5分钟解题;“Key Words(关键词)教学法”,即在处理语篇教学中提炼该篇的关键词,以培养学生快捷准确地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还有5p 教学、任务型教学、WPS课文整体教学、5Ws教学法、美国KWL教学模式、Binggo教学模式……她把它们有机地融于自己的教学之中。通过新方法的使用,在2012年的高考外语复试中,王燕萍所教的学生中有6人获A的好成绩,创柳城中学的历史新高。 因为激情,王燕萍停不下求新求变的脚步,在她的观念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总是在研究、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为英语教学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她的激情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激励着其他老师。她曾教过的学生陶清秋说:“王燕萍老师的积极昂扬的精神,真是令人神往。” 激情让她的课堂“燃烧” 王燕萍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每当她风风火火地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站到讲台上时,原本就有些嘈杂的教室就更“热闹”了。柳城中学英语组的覃洪英老师常到王燕萍的班级去听课,她说:“每当王老师说出‘Hi Ladies and gentlemen’,她的课堂不用任何过渡,学生们就马上活跃起来了,他们都说王老师的课好玩。” 为什么王燕萍的课那么好“玩”呢?她的学生张莹莹说:“因为王老师讲课生动活泼,很有激情。”在高二下册Unit7 Cultural relics(文化遗址)一课中,从知识框架的构建到说话练习,从知识面的拓展到最后的写作练习,她始终充满激情。课堂上,她好像是在跟学生聊天,说到好玩处她就大声笑,说到悲伤处她一脸愁容;有时候她抄着双手靠在桌椅上,听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好她就鼓掌赞扬,学生的答案她不认同,就紧皱双眉,甚至摇头;有时候,她会安祥地躲在学生背后,“偷看”他们的习作,要是看到精彩的,她会情不自禁地抚摸那个学生的头,以示赞赏……面对这样的“疯”老师,学生们不仅没有被“吓着”,反而积极配合她也跟着“疯”起来。听课的老师都感慨地说:“王老师太有激情了!一节课40分钟,我们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有时候我们甚至不想下课了。” 王燕萍自己也说:“课堂就应该这样,如果死板沉闷,不说学生学得枯燥,就连老师上课也没心情,这哪能教出好学生?”但她的激情不是无根的泛滥,而是建立在平稳的课堂设计之上。她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她的课堂主要有两个步骤:输入和输出。如执教高二下册Unit17 Disability(残疾)一课,她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给学生播放一组Disabled people(残疾人)的图片,并提出“What are they”“Tell the differences”两个问题导入课堂,然后,提取该单元的关键词“Disabled”,并对之定义。这是知识输入部分。接着,她再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讨论残疾人在生活中会碰到什么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然后,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A:I am a person who can not walk.I want to go shopping.What advice can you offer?(我想去购物,但我行动不太方便,你能给我些建议吗?) B:You may ask someone to go with you.(你可以请别人跟你一起去。) C:You can ask the salesmen to do it for you.(你可以让售货员帮你。) D:I can be your guide.(我可以做你的向导。) 这是知识输出部分。她的课堂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展的,条理明晰,目的性强,学生在她一步一步的引导下,走向课堂的纵深,有步骤地构建起相关的知识框架。这样的课堂设计给人感觉很平稳、很扎实。 平稳的设计,让王燕萍的激情显得稳重、不浮夸,而感情的投入又让她平稳的课堂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数十年来,王燕萍的教学成果显著,获得了多项荣誉:2008 年,获自治区“广西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称号;2009年,获柳州市A类重点课题专题论文类成果一等奖、柳州市高考优秀学科指导老师;2010年,获柳州市“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动机 动机激活英语课堂》获国家级一等奖、《SEFC Book2A Unit6 Life in the Future (教案设计)》获国家级高中教案二等奖、《B—Slim 教学 轻松学英语》获“创新杯”区级一等奖…… 再过三年,王燕萍就要走下讲台了,但是她仍旧激情不减。面对课改新教材,她激动地对记者说:“我要再次挑战,计划今年3月申报一个关于新课改下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课型导学案设计的研究方面的课题,给年轻老师做表率,带领他们成长为教学骨干,让优质的英语教学惠及更多的农村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