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 [教育时评]“夺刀少年”能否为更多人打通高考新通道 日期:2014-07-21

    名噪全国的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政勇无疑是特殊的:无须再等一年,教育部便在身体康复后为他们组织了单独高考;无须成绩敲门,包括清华大学、澳门大学在内的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纷纷表示录取意愿,由得他们自由选择;甚至,无须接受大学教育,他们就有机会由...

  • [教育时评]“夺刀少年”放弃名校再立道德标杆 日期:2014-07-21

    据江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消息,柳艳兵、易政勇及其家长均表示选择江西省高校就读:柳艳兵选择南昌大学,易政勇选择江西财经大学。为何两名学生都没有选择热门的清华大学?宜春三中校长余斌华告诉记者,清华集中的都是全国各地的学习尖子,两个学生的成绩与清...

  • [教育时评]古生物专业,不该是一个人在战斗 日期:2014-07-21

    近日,一位女生因一张照片而迅速走红。这位女生是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她在社区网站发布了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引起网友围观。一个人的毕业照,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同时也是班级的毕业照。也就是说,这个班级只有她一个人...

  • [教育时评]录取通知书就是一张人生邀请 日期:2014-07-17

    又到收发录取通知书的时节。打开厚厚的通知书,看到里面夹带着各种卡,特别扭。《楚天金报》报道说,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带银行卡、健身卡、培训卡、电话卡、婚纱店打折卡等已成潜规则。学生、家长及教育界人士齐呼,还录取通知书一个洁净。 录取通知书与大学毕...

  • [教育时评]非京籍儿童入学,“扣子”该咋解? 日期:2014-07-17

    焦海洋 绘 城乡和谐均衡发展需要快落实 又到了中小学招生的季节,城市中的一些学校门庭若市、排队火爆,而曾经为外来人口子女提供热心服务的民办学校却似乎出现了招生危机。由于北京等特大城市对非户籍儿童严格审核五证,所以仍有相当数量的外来人口子女难以...

  • [教育时评]校长联名喊“减负”恐怕只是聊以自慰 日期:2014-07-14

    中小学生减负,口号倒是喊了多年,但情况似乎没什么改观。每年开学和放假这一头一尾,往往被人们提出来议论一番,校长老师也时不时出来表明立...

  • [教育时评]千余考生近百人获体育加分 高考要的就是公平 日期:2014-07-14

    1000余名考生中有近百人在高考中获得体育加分,辽宁本溪市高级中学如此盛产体优生,让人震惊。虽然部分体优生已进行复检,但复检的结果并未对外公布,这无疑给这起备受质疑的加分门事件又增添了一层疑云。 体育特长加分,本来是为了弥补高考本身的不足,但近...

  • [教育时评]莫让高学历成海归发展“紧箍咒” 日期:2014-07-14

    海归的高学历背景,曾经一度被视为优势。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高学历逐渐成为部分海归的紧箍咒,海外留学背景反而绑架了海归。 找男朋友难,找结婚的对象更难。笔者在北京某相亲现场听到海归小刘边走边说。像小刘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而相比于男海...

  • [教育时评]荒唐高考加分何时彻底切除 日期:2014-07-14

    今年高考中,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1000名高考生有87人获得体育特长加分,几乎接近其他五个市的总和。如此集中的加分比例,引起了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强烈质疑。 一个高中聚集了这么多体育特长生,是这个学校体育开展得特别好吗?好像不是。有家长反映,本溪高中...

  • [教育时评]选专业别迷信“业界良心” 日期:2014-07-14

    当局者痛效应,把职业带来的好处当做理所当然,而不足之处却会在心中放大 最近,几则关于高考选专业的新闻挺热乎。 江苏省理科状元吴呈杰本想学新闻,但采访他的记者纷纷劝阻,小伙子现在改变了主意,可能会去读金融。无独有偶,高三毕业生向原(化名)想学...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期末“乐考”:从“育分”转向“育人”

    暑期将至,不少小学改变了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一、二年级进行“乐考”。如北京小学创设生活化的游园场景,查字典、看拼音得门票、游船登塔……让孩子们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真问题;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塔口小学举行了以“学无‘纸’境,快乐童年”为主题的趣味闯关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挑战中展示学科素养。“...

  • 管好校园玩具,宜疏不宜堵

    最近,用中性笔制作“笔枪”在中小学生群体里逐渐流行,社交平台上常能见到这类“教学视频”。从耍“笔刀”、养“臭水”,到做“笔枪”、打“针筒”……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不一样的校园玩具成为“小孩哥”“小孩姐”的心头好。然而,一些校园玩具常因玩法不当引发意外事故,其中暗藏的安全隐患,让许多...

  • 家庭教育始于心的互动

    【关键词】家庭教育【事件】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四初级中学的“亲子默契大挑战”现场,一个问题引发了不小的触动。面对“全家最常一起做的事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少人的答案是“玩手机”“吃饭”,仅有少数回答“运动”“旅游”。这样的回答,让不少人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含金量”。【点评】...

  • 数智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价值观引导须重视

    随着数字技术革新,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5月20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AI与教育》栏目刊发文章《AI与教育深度融合——扬长避短,以“激发人的可能性”为追求》一文,引发笔者共鸣。当前,未成年人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兴趣显著,并逐步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主要使用群体。...

  • 立足育人效度提升,科学调整学制

    高考后,考生和家长都特别关心志愿填报问题,除学校、学科和专业状况、所在城市等因素外,专业修读年限及毕业生未来去向也是热议话题之一。在近期教育部公布的专业调整信息中,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49所高校将部分5年制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一些大学对于新入校本科生实行全员贯通式培养,书院制改革也在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