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 [文化观察]短诗《大雨》、神曲《等到烟火清凉》爆红网络 日期:2014-10-10

    什么样的诗和歌会吸引人?微博上或许给出了新的答案:越神越好。这两天,一首短诗《大雨》在网上火了,如果说这首诗爆红的原因是应景,且颇有几分幽默。那另一首走红的歌就显得十分神,歌词只有八个字,无限循环。对于它们的走红,网上热议不断,有人叫好,...

  • [文化观察]阅读经典作品应先找到阅读的位置 日期:2014-10-09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阅读经典作品,你得确定自己是从哪一个位置阅读的,否则无论是读者或文本都会很容易飘进无始无终的迷雾里。今年是曹禺先生的经典剧作《雷雨》发表80周年,5月到7月间,有3个不同版本的《雷雨》上演。面对《雷雨》,创作者可...

  • [文化观察]韩寒出新书是要告别作家圈? 日期:2014-10-08

    随着处女电影《后会无期》的面世,最近韩寒又被严重关注了。本周,他的新书《告白与告别》一举登上了销量排行榜。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就在《后会无期》即将上映的前2天,磨铁出版公司负责人沈浩波才神秘兮兮用微博宣布韩寒有本名叫《告白与告别》的书将与...

  • [文化观察]韩寒郭敬明等80后导演亮相:能否握好接力棒有待时间证明 日期:2014-10-08

    时隔一个星期,《小时代3.0刺金时代》、《后会无期》前后脚上映,无疑成为近期暑期档里最火热的话题。同为80后,同为作家跨界当导演,同样首日票房过亿,年轻人拍、年轻人看的新现象似乎渐成气候。 事实上,这种风生水起早已显露迹象。自今年1月至今,田羽生...

  • [文化观察]韩寒《后会无期》:把理想与情怀消解于段子 日期:2014-10-08

    汽油车是不能加柴油的,这样的常识,如果不是放在特殊的语境下,很难让人发笑,但在韩寒的《后会无期》中,出自贾樟柯客串角色口中的忠告,是该片最大的笑点之一。 由反常识和词语错位构成的段子式幽默,是《后会无期》的最大特征,延续了韩寒博客时代的写作...

  • [文化观察]《后会无期》拥抱消费主义大时代 日期:2014-10-08

    从市场运作和内容呈现来看,韩寒跟郭敬明似乎没有本质区别。 《后会无期》里那些絮絮叨叨的画外音和平淡、支离的叙事几乎让人想起王家卫,影像调性和角色设定虽然不同,但极端个人化的文艺风格如出一辙,要么很喜欢,要么很不喜欢,几乎没有骑墙的余地。当然...

  • [文化观察]当古典诗词遇上科学…… 网友感叹“神契合” 日期:2014-09-27

    古典诗词居然能和科学术语相印证?听上去有点扯,但在较真的果壳达人眼里,这并不能算是牵强附会。果壳网友N维空间专门开帖,让内心闷骚的学术宅们一一罗列古典诗词与科学术语相印证的案例,网友回复里筑起的高楼俨然是张语文和物理混搭的考卷。水平不流,人...

  • [文化观察]中秋节传说:齐国丑女无盐拜月 日期:2014-09-16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

  • [文化观察]中秋节喝桂花酒?解密中秋节的食俗文化 日期:2014-09-16

    中秋食俗写真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家家自然都免不了要置办佳肴美酒,与家人团聚一起,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

  • [文化观察]七嘴八舌过中秋:中秋民谣 日期:2014-09-16

    拜月娘 拜月娘拜月好头毛好嘴齿 大是兄细是地月娘仔 你不可给阮割耳 童谣 月亮光光骑马燃香 东也拜西也拜 月婆婆月奶奶 保佑我爹做买卖 不赚多不赚少 椅仔姑 请你八月十五来坐土 土脚起铰莲花绣莲子 莲子烩姑仔今年你几岁 三岁三穿白衫滚乌边 穿绣裙绣荷包...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好好吃饭”何以让毕业生破防(文化只眼)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到六七月份,各种别出心裁的毕业仪式为校园生活画上精彩的句号,已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亮丽景观。从恩师前辈的殷殷嘱托,到或整活搞怪或精致温馨的合影、视频,即将踏入社会奔赴山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多年象牙塔生涯留下纪念。纵观2025年各大高校的毕业致辞,有深圳大学校...

  • 网络文学:时代发展的精神回响

    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中国网络文...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浙江杭州西湖断桥边,总能遇见游人拿着课本比对景色;四川剑门关售票处前,总能听到游人背诵《蜀道难》的声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多人的文化情结。课本里的古迹如群星璀璨,目之所及不只是纸张和铅字,而是中华文化的具象化。课本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课文和配图往往是我们接触文化、走近文化的重要途...

  • 这届毕业展“画风不一般”

    祷(油画) 安 琪作网络图片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展进入尾声。今年各大毕业展上最“出圈”的作品,莫过于四川美术学院一幅名为《祷》的油画。这幅画以现代符号解构经典圣母形象,被网友称为重庆人自己的“蒙娜丽莎”。一件艺术品的走红有诸多因素,回到作品本身,油画《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方...

  • 毕业展“破圈”的启示

    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七十二变”,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科融合”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六月”……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展如约而至,纷纷从高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个公共文化空间,给社会各界带来视觉的美感与思想的共振。本来,毕业展只是一个正常的教学环节,用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