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如权
人们期盼幸福的生活,包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其中,“学有所教”更是构筑百姓幸福的“基石”,教育是百姓幸福之源泉。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我理解教育的目标就是,教育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建设一方文明。因此,教育工作将带着新的使命、带着百姓的期盼向着幸福出发,踏上新的征程。
基于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以“教师幸福不幸福”、“学生快乐不快乐”、“家长满意不满意”为尺度来衡量得失成败,“幸福教育”成为时代的呼唤。笔者以为,构建“幸福教育”有三个向度:一是要让教师有职业的幸福感;二是要让学生有成长的快乐感;三是要让家长有对教育的满意感。下面,笔者结合玉林北流市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实际,谈谈构建“幸福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让教师有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的安教乐教,爱业敬业,是构建“幸福教育”第一个向度。一项调查显示,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太大,平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节假日还要补课,长时间处于反复讲解、机械训练、大量作业、不断考试的重复劳动状态。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以会有孩子心灵的舒展?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幸福?
因此,构建“幸福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有职业的幸福感,引导广大教师准确、深刻地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责任,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幸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调整心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感恩、包容、进取、创新、奉献之心对待生活和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富于理想、热爱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乐教爱生、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没有教师幸福地教,也就无法有学生幸福地学。惟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玉林北流市关注教师的需要、倾听教师的心声、理解教师的期望、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把校园“开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享受幸福教育的“乐土”。
一是抓好教师“温暖工程”,减轻教师各种压力。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走入教师家庭,了解教师的困难及需求,征求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切实为教师解决思想、工作、情感及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我们强调人文关怀,从生活的细节上关心教师,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是抓好教师“形象工程”,使教师有归属感。包括开展学理论、学技能、学先进“三学”活动,提升教育智慧和师德修养。同时,开展好禁止教育乱收费、禁止收费补课、禁止办重点班、实验班的“三个禁止”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不得”: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有偿办班、补课或搞第二职业;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商品;不得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 北流市六靖镇第二初级中学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打造幸福教育。
三是抓好“名师工程”,引领满足教师专业成长。我们通过实施“名师工程”,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需要,促进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以特级教师为龙头、以高级教师为骨干,构建结构合理的“名师”队伍框架,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而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过“三关”,即师德关、教材教法关、教学技能关,尽可能地为教师上优质、示范课提供条件,为教师成名成家搭建舞台。
让教师成功在岗位,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有了源头活水。玉林北流市着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岗位,让每位教师成长在学校、成才在讲台、成功在岗位,涌现了大批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有了源头活水。
二、让学生有成长的快乐感
享受教育的快乐,感受成长的幸福,是构建“幸福教育”的第二个向度。“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一贯追求。作为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市之一的北流市,近年来着力通过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教育信息化工程、捐资助学等措施,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让千千万万荔乡学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读好书。但这只是“幸福教育”一个的物质条件, 让孩子们收获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更是教育工作的追求。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给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一颗颗快乐的种子,努力教会孩子们寻找幸福的方法,了解幸福的真谛,拥有幸福的能力,走向幸福的人生!
北流市是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县,课改与教改渐入佳境,素质教育颇有成效。在“幸福教育”的理念下,坚持“规范+特色”的教育,以特色化办学构筑师生的幸福家园,既高度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成绩,又关注学生的艺体兴趣特长的培养,提出了“合格 + 特长”的人才模式,突出课程、课堂、课外这条主线,根据地情、校情、师情、学情开展丰富多彩而富有实效的艺术教育、体育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最好的平台,涌现了一大批小作家、小诗人、小发明家、小舞蹈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小棋手、小运动员、小演讲家、小主持人等,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展示了才华,体会了快乐,切实解决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实现了文化成绩、个性特长、学养素养的全面提升。
北流市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并驱塑造阳光少年,让读书郎在温馨的校园生活中快乐、健康成长。近年来,北流市通过实施减负工程,降低中小学生的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加中小学生休息和休闲时间,提升中小学生快乐指数。推行“EEPO有效教育”,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积极推行“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落实“三带进”(即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引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合作、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节奏控制以及课堂评价等元素,构建“快乐课堂”。我们还广泛开展了润物无声的经典文化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以“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主题,在全市中小学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以经典文化润泽孩子们的心灵,奠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
三、让家长有对教育的满意感
开门办教育,让家长放心、满意,是构建“幸福教育”的第三个向度。2012年11月15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记者时的讲话引人关注,他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两个期盼里列举了十个“更”,其中包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和“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可见,教育是民生之首。家长期盼学校有更安全的教育环境、更优秀的师资、更规范的办学行为、更好的教育质量,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成才。承载着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的期盼,承载着孩子们的未来,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北流市从三个方面提升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一是重宣传,树形象,让社会家长了解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和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抓住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热点和亮点开展宣传工作,力争在创树北流教育形象、扩大对外影响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二是听民声,查民情,让社会家长献计教育。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实行“开门办教育”,把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的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找准、找透。通过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征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布局调整、师德师风建设、学生资助等多个类别的意见建议;按照南中北和城区4个区域,通过上门座谈、现场办公等形式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和镇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座谈,广泛征求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三是顺民意,暖民心,让社会家长支持教育。通过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推行“EEPO有效教育”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档次,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办学条件,全市先后启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农村学校课桌椅更新工程等,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适用型技术人才,并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全力做好奖学助学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提供更大援助。
![]() 北流市二中运用MS—EEPO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我们办教育,不能缺失了幸福感。对于孩子的生命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北流市的“幸福教育”已经开花结果,我们将继续用“幸福教育”的这三个向度,全力把北流市打造成一座“幸福教育之城”。
(本文作者系玉林北流市教育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