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的过程,是互相启发、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也能积极向教师及他人提问。但总有一些学生低着头默不作声,不愿问答,不敢问答,不会问答。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质量地回答和提问呢? 笔者认为,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是前提;掌握有效问答技巧,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是关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学相长是最终目的。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 在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提问,不管学生是积极问答、保持沉默还是紧张焦虑,都是学生的正常反应。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奋点、不同的认知。教师要创造一个让学生敢说、想说、能说、会说的课堂对话环境。 为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要能灵活转换“教”与“学”的角色,让学生放下对教师和他人的畏惧,大胆自信地与他人展开交流与对话;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环境。课堂问答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腼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不管他们问答是对还是错,都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此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经常和学生一起谈心对话,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一些困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做到亦师亦友,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对话交流,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掌握有效问答技巧,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 一要注意提问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紧扣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难点,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清晰具体,同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及需要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新的问题。 二要把握提问时机,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伊始、课堂进行时及课堂末尾就教学重难点、关键点进行提问,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探讨及作答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眼神及言谈举止判断学生的作答意向,当学生非常自信、挺胸抬头地看着老师却不肯举手回答问题时,说明该学生能回答只是不愿意回答,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应及时追问并引导其深度思考。当学生回答有误时,要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犯错的心理,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保持钻研的热情。 三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作出评价与反馈。教师不能仅以“答案正确”作为评价的标准,对于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可以从回答的完整性、深度与广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比较腼腆、内向胆小的学生,只要学生积极问答,就应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当学生似懂非懂、不懂装懂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其探究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问题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积极性,和学生共同思考,引导学生一起探究。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问答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学相长。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问答,确实是他们不会提问,没有问题意识,也不会回答。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课堂上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作者:贾周芳,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