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课堂参考
  • [课堂参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程思政功能 日期:2025-02-1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阐释和表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光辉文献和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里所说的原著,包含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引领学生追求真理、坚定信仰,磨炼意志、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是开展课程思...

  • [课堂参考]高校美育课重在鉴赏、体验、实践 日期:2025-02-11

    高校美育课往往较受学生欢迎,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也有一些课程沦为“水课”“学分课”。如何提升高校美育吸引力?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此前曾做过深度探讨。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在人格塑造、陶冶情操、完善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

  • [课堂参考]四重叙事的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全面深化改革 日期:2025-02-06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与时代发展的激昂鼓点同频共振,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融合知、情、意、行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叙事化设计教学过程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理论认识问题和现实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生活情境性、丰富的意义承载性和多维的互动交流性等特点...

  • [课堂参考]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政课教学 准确把握课程体系是关键 日期:2025-01-31

    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政课宝贵的教学资源,指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方向,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

  • [课堂参考]思政课需要文化赋能 日期:2025-01-2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兼具思想属性与文化属性,其充满生命力、保持鲜活...

  • [课堂参考]情理并重,上好思政课 日期:2025-01-22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纲要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在政策给力、保障充分、“热度”十足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也值得重点关注。思政教师需...

  • [课堂参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 日期:2024-12-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形成的文化结晶,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其思想内容与学校思政教育内容一脉相通,能够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滋养和育人源泉。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 [课堂参考]善用身边事 启迪育新人 日期:2024-12-0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并与课程教...

  • [课堂参考]如何把握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内在契合性 日期:2024-1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活用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实践中深刻把握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内在契合性,并通过教学加以彰显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二者契合的根本 ...

  • [课堂参考]拾级而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日期:2024-11-29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且记忆力佳的重要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刻板化授课模式,减少对小学生的思维限制,对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做?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几点经验。初读文本、启发思维:让思维有“根”&n...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程思政功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阐释和表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光辉文献和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里所说的原著,包含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引领学生追求真理、坚定信仰,磨炼意志、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是开展课程思...

  • 高校美育课重在鉴赏、体验、实践

    高校美育课往往较受学生欢迎,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也有一些课程沦为“水课”“学分课”。如何提升高校美育吸引力?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此前曾做过深度探讨。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在人格塑造、陶冶情操、完善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

  • 四重叙事的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全面深化改革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与时代发展的激昂鼓点同频共振,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融合知、情、意、行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叙事化设计教学过程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理论认识问题和现实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生活情境性、丰富的意义承载性和多维的互动交流性等特点...

  • 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政课教学 准确把握课程体系是关键

    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政课宝贵的教学资源,指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方向,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

  • 思政课需要文化赋能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兼具思想属性与文化属性,其充满生命力、保持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