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萍 蒙蔡强
工作坊坊主:南宁市第二中学 周春萍课题组成员:戴丽萍 赵代玲 蒋乐 杨雪 赵振明 梁芳 陈坤鹏 雷丽云 金珊珊 韦东丽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就要求学习者在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阅读理解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即图式的积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第一部分语言技能中对“读”的技能从六到九级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如识别不同文体、分析句子长短句结构、获取信息、理解不同观点、阅读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适合的报刊杂志以及发展阅读策略等要求。在英语阅读量上,特别提到除教材以外,六、七、八级的课外阅读量应分别累计达到18万词、23万词和30万词以上,九级要求读一般的英语报刊杂志和英文原著,利用网络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如果要顺利完成新课标的英语阅读要求,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补充阅读材料,改进英语阅读策略。因此,我们把英语名著阅读引入到教学当中。 一、理论依据 (一)图式理论的概念 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另外,图式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着人们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英语PWP阅读教学模式,即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 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 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以布鲁纳和皮亚杰的认知论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依托图式理论来设计阅读理解。在英语PWP阅读教学三个阶段的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构建新的图式。 (二)图式理论的教学原理 图式理论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每个图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同化作用和协调作用而发生变化,低级的图式通过同化、协调、平衡而逐渐向层次越来越高的图式发展。 我们开展英语名著简易读本的教学是基于图式理论,把传统的阅读观念、心理学观点和一些全新的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以及人工智能理论融合起来,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在语篇的各个层次上和各个层次之间的从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和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读者的知识和语篇中的各个层次(即字—词—句—篇章—语义—结构)中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自下而上”方式认为,成功的阅读遵循阐释“文字印刷符号—单词—句意—段落—篇章含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将文章中一个个独立的单词解译过来产生词义,再进而产生句义,直至整个语篇的意义。在这种信息处理方式中,输入头脑的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图式,并逐渐合成较高层次的图式,再激活头脑中固定的图式发生作用。而“自上而下”方式认为读者遵循过去经验,是“语言直觉—对载体的预测、鉴定—选择性地阅读—篇章含义”的过程,在这种方式中,读者通过头脑中的高层次图式预测输入的信息,进而对这些信息予以肯定或是否定的鉴定。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交替进行。 为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快速高效地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我们通过开设英语名著阅读课程,不断扩充图式结构,既扩充学生学习英语的各方面背景知识,也注重完善学生的阅读策略并提高元认知水平。 三、运用图式理论构建英语PWP阅读教学新模式 从上面对图式理论的论述中,我们得知英语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到文本和读者的背景知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读者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主要包括三种: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的词汇、短语、句法等语言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主题或领域的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主要指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总体结构及段落的修辞组织结构。 在英语阅读教学PWP教学模式的具体活动中必须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在读前活动,教师可以有策略地使用提问或讨论的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David Copperfield》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文章的阅读: ●“Who makes David wear the board in the picture on page 13. Why?” ●“Why does Mr. Mell lose his job as a teacher at the school?” 在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Discussion ( work in groups) David’s mother doesn’t help him against Mr. Murdstone, and nobody helps the teacher Mr. Mell. What does this tell 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sbands and wives,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when Dickens lived.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小组自由讨论创造了一种氛围,使学生从大脑中快速提取出他们对于一个关键概念(key concept)的已有的背景知识。这种方法包括两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是老师要确定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概念(relationships),第二步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列出与之相关的词语(husbands and wives,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让学生列出相关词语的做法是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立刻了解自身具备的主题知识。然后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Wives usually did what their husbands told them. Employees had to do what their employers told them. The law did not help.通过读前提问,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时他们可以利用哪些已有的知识。 2.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在读前活动中,学生的图式得到了激活、扩展,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推断能力和猜测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可以让学生预先知道信息在语篇中将会是怎样安排的;分析段落内部或段落之间的修辞组织结构也能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常见的修辞组织结构有对比或比较、步骤或程序、归纳或演绎、因果关系、时间顺序、下定义、分类、列举,等等。总之,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可以丰富学生大脑中的文章形式图式。如果下次碰到同类型的文章,他们就能激活相应的形式图式,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在《David Copperfield》一文的Chapters 10—12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推测的:When Mr. Spenlow hears that David is poor, he says, “you are not a gentleman.” “What does the word gentleman mean? What does this tell us about life in Dickens’day?”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提供全部的细节。通常情况下,作者会认为读者具备某些知识,因此有许多细节就未写入文章,留给读者去处理。句子之间的连贯性是在学生理解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呈现于印刷的文字中,这说明读者要充分理解文章就得学会利用大脑中的图式进行推断,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上下文的对比,采用“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阅读方法,推断出结论:Mr. Spenlow thinks that rich men are gentlemen, and not poor men. In that days, People thought rich people were good people.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学生大脑中的图式越丰富,学生做出预测的能力就越强,对文本信息的吸收和同化速度就越快。因此,有必要开展读后活动来巩固和扩充学生的图式。另外,学生在读前和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详细阐述,以加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有些概念需要提炼和内化。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做法: (1)复述文章。复述文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列提纲。列提纲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这为学生深入分析文章、进一步讨论奠定了基础。 (3)缩写。缩写就是将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在缩写时既要善于区分重要细节与次要细节,还要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既要保留作者的观点,也要保持原文的思想和事件的顺序。文章缩写通常的步骤为:①去掉不必要的细节,即删去细枝末节和重复的信息;②归纳同类事物;③使用主题句,如果有的段落没有主题句,学生需要自己概括;④整合信息,经过前面三步的准备,学生把这些材料写成一篇连贯的摘要;⑤对摘要润色,即把它修改得更加紧凑、严密。 教学实践证明,中学英语语篇阅读用图式理论来指导教学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理解文章。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分成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读前要开展激活学生图式的活动,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图式来提高理解效果,读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充图式的活动,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来进行思维活动。 三、以英语名著简易读本为载体,丰富英语阅读教学 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除了依赖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将英语名著简易读本的阅读作为课外补充,比如侦探悬疑小说 《化身博士》《福尔摩斯三故事》等,叙述人物的《简爱》《戴安娜王妃》《瑞士人的鲁滨逊故事》等。根据英语简易名著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我们还可以采取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丰富的教学模式。比如:①影视片断欣赏。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较直观地了解书中的人物。②角色扮演。从读本中提取一些场景,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示。③复述课文。在学完内容之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词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④开展英语社团活动。利用英语广播、英语晚会、英语角,采取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形式,把英语阅读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以英语名著简易读本为载体,丰富英语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图式理论强调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过程被视为文章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认为读者对读物的内容及形式结构具有的知识越多,那么理解的程度就越深。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输入信息,获得多方面知识,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图式网络系统。而英语简易名著读物能够激发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图式理论揭示了人们的先知识结构如何影响人们的后知识结构的规律,为人们学习语言,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背景知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设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努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分析和概括能力,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接下来,我们将在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英语阅读与听力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方面的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使课题研究的教学法体系更加系统,更具科学性和富有成效。 利用阅读材料进行英语对话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