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坊主: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李爱华
工作坊成员:温轶群黄丽妮 廖月兰 黄禅玲 容子晴 李爱明 黄红 吴晓芸 李秋娇 韩冬梅 杨小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改变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建立一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为此,2011年,我们进行了“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图使教师真正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使学生能主动地学,实现由他主向自主学习的过渡,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形成“以学为本”的教学策略,建立科学的“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旨在通过对“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目标导学—汇报点拨—当堂训练—总结收获”四个阶段,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阶段是“目标导学”。教师课前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内容,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后,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几乎都是要求学生在家预习,然而现在的数学新教材基本以图文为主,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不知该如何阅读教材。有些学生认为浏览过一遍课文就是预习了,有些学生则干脆让家长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为此,我们把预习放在每节课的课前进行,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出示预习思考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预习思考内容阅读教材,画出学习的重点内容。 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这节内容时,首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内容: 1.学习目标 ①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②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预习思考 ①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内容,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就心中有数了,预习时就能根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阶段是“汇报点拨”。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汇报”,学生通过预习,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自学能力也有差异,对教材的理解就有深有浅,因此,学生自学后,我们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与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通过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长收集组员们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本组成员的预习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巡视,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以便学生汇报时作出必要的指导、点评。二是“点拨指导”,在交流汇报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学、去做、去说、去论,给学生创造试错和纠错的机会。比如,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自学、交流汇报完毕后,教师不要急于教会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自学得到的方法尝试做下面的练习:2.98+0.56= 12.53+4.67= 5.64-1.78= 7.2-6.45= 5-0.41= 学生完成练习后,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演算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再请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的演算进行评改,并说出评改的依据,直到全班认可通过为止,最后全体学生根据演算的结果批改自己的作业,改正错题。通过“点拨指导”,给学生试错和当堂纠错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判断和归纳能力。 第三阶段是“当堂训练”。在学生自学、讨论、汇报、尝试、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查,及时巩固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和作业。 第四阶段是“总结收获”。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总结得好,能使当堂课所教学的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升华,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在总结时,可以先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结合教师的板书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本课学习的要点及特别需要注意的学习要点,最后教师做补充。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这样进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通过这样的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以及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地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由离散变集中,由模糊到清晰,脉络分明,起到系统归纳作用。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个人精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再次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制定了“以学为本”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方式。 “个人精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再次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首先是“个人精备”,各年级学科组长在开学前将每人的备课任务分配好,主备人于教案使用前一周备好课并以电子教案形式存放于指定文件夹,撰写的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环节,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要齐全,要有详细的教学设计过程;其次是“集体备课”,备课时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1次),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具体做法是:各学科组每次集体备课时,组长预先确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根据自己备课时初步形成的教案,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的确定及解决教学难点问题的设想,堂上练习习题和作业习题的选择,需用教具、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小结、教学效果等一一做介绍,备课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想提出意见,形成“一人主讲、众人补充、质疑、解难、整体突破”的形式,最后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的建议修改教案;第三步是“课堂教学”,主备人按照修改后的教案上研究课,备课组成员分别从学生的学习状态5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5个维度(即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进行听评课;最后“再次修改”,主备人在上完课后完成教学反思,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应情况及学生作业反馈等,并根据备课组成员提出的修改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教案。 “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掌握了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评价一节课的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8、7、6加几》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设计说明】贵港桂平西山镇中心小学 韩冬梅 《8、7、6加几》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 1.师:咱们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快。 2.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儿童乐园) 3.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谁说对了谁先出发! 最后一题:9+7得多少?咱们一块答!(生答。师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学会算理 1.激趣导学 (1)儿童乐园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了,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2)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数的。 生2:接数法。 2.汇报点拨 (1)8加几(教学例1) 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交流后汇报,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通过比较,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题目: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几道题。(练习课文第105页第1题) 小结:这些题都是几加几?(8加几)怎么算? 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例2) 师:同学们刚才都学得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游乐项目及其票价。)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呢?(学生自主列式,教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师: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比如:8+4,怎么算?(学生说算法) 师:那这边的其它的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桌说一说)指名学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例3) 师: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比如: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生1:把8凑十。 生2:把9凑十。 生3:从9+8=17想到8+9=17。 师小结: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瞧,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请大家翻开书第104页,在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进行计算。 2.做“找明友”游戏。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学生有兴趣,学习比较认真,这为学生的积极活动和有效参与创造了条件。同时创设了生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口算引入,引起兴趣。 师:咱们比一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2+3 4+1 3+3 …… 师:刚才大家口算又快又准确。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游乐园) 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谁说对了谁先出发。(课件出示小车上的算式) 生1:8+2=10 7+3=10 10+1=11……(小组内学生依次回答后小车开走) 生2:9+1=10 9+3=12 9+5=14 9+7=16(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计算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上课开始,笔者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应”“答对就出发”等让学生有一种比一比、试一试的心态,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证明算理的教学。 师:看看游乐园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游乐项目及其票价)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 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1:我想玩“木马”和“小汽车”,列式是:5+7 生2:我想玩“小汽车”和“小飞机”,列式是:8+7 …… 师:(将学生列的式子记下)列了这么多式子!你们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吗? 生1:我花了12元。 生2:我花了15元。 …… 师:好,请同桌间说一说,你所列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师:大家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两个式子的结果一样。 生2:相加的两个数一样。 …… 师:你们真会观察,都说对了!那我来考考你们。(拿出7+6=13 6+5=11,说说另外两个式子的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例3进行整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同桌相互讨论,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参与各个环节,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学时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达到了设计科学,训练有度的效果。 新教材实施是教学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性是每个教师备时要想到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