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注重养生的年轻人将“五音疗法”推上热榜,越来越多的音乐播放平台也出现以“五音疗法”为名的民乐乐曲合集。民乐与中医药的结合,被网友取名为“电子中药”。随着年轻人对国潮的喜爱逐渐加深,在音乐领域,民乐玩出了新花样。由演奏者和人工智能虚拟人协同演绎的“二胡+交互电子音乐+人工智能”音乐作...
在当下的文博热潮中,一些藏身高校的博物馆颇受关注。它们以大学学科特色为依托,承载着某一领域的专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中一些馆藏精品更是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华文明史中不可小觑的宝贵财富。在江苏南京,51所高校中竟“藏”着67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近日,记者走进南京部分高校的博物馆,带你聆听文物背后的...
刚刚过去的2024年暑期,探索历史文化的深度游、研学游备受青睐。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国内博物馆的参观人次同比呈现两位数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跃居景区第一。文博热,反映了人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需求,体现了人们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截至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6833家,位居世界前列。国家文物...
如果说有一种艺术可以通过绳线在指缝间来回穿梭而承载悠悠古韵,那么这种艺术一定非“手编”莫属。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触摸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的律动,是我研究这门艺术的初心。非遗手编是以绳、草、竹、藤为媒介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作为人类最古...
木属东方,承载文明。木艺品是人类面对大自然馈赠最好的感恩,匠人们将木头最原始的纹路精心打磨,最终成为伴随人们生活的美好伴侣。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书签是穿行于书中的精灵,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内涵。一木方寸间,浓浓手作情。在木艺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沉浸在书签的世界里,赋予木...
【关键词】博物馆延时开放【事件】7月初,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明确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策划云展览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观众暑期参观需求。国家自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多个热门博物馆都实施了延时开放政策。伴随政策落地,各地“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不少地区的博物馆...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蕴含着阖家团圆、国泰民安、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美好寓意。千百年来,当“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大江南北、神州上下,到处是亲友团聚、举杯畅饮、赏月吟诗的温馨场景。亲情共月色而愈浓,友情伴月光而显辉,中秋节因美好的寓意而深入人心,成为传统节日...
近日,媒体报道了暑期科技场馆“热”的现象。今年暑期以来,中国科技馆等多家科技馆参观人数屡创新高,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越来越浓厚。科技场馆为什么这么“热”?关键原因是青少年正处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阶段,科技场馆为其打开了探索奇妙世界的大门,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这段时间不长却触动心灵的调研经历,让我笔下的人物有了丰润的骨血。他们用爱感化学生,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岗位上,这正是中国乡村教师的缩影。电视剧《春风化雨》播出后,很多人感到奇怪,以写古装剧见长的我为何这一次选择书写乡村教师这个群体?这要从我的成长经历说起。我出生在贵州大山的乡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又到一年开学季。青春与校园是一个人成长中难忘的时光。青春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无穷的力量和充满希望的未来。近年来,《鸣龙少年》《大考》《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等影视作品聚焦校园题材,定格青葱岁月,致敬青春之歌,把青春风景镌刻在光影里。校园里的青春时光校园题材影视作品给人直观的感受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气...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到六七月份,各种别出心裁的毕业仪式为校园生活画上精彩的句号,已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亮丽景观。从恩师前辈的殷殷嘱托,到或整活搞怪或精致温馨的合影、视频,即将踏入社会奔赴山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多年象牙塔生涯留下纪念。纵观2025年各大高校的毕业致辞,有深圳大学校...
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中国网络文...
浙江杭州西湖断桥边,总能遇见游人拿着课本比对景色;四川剑门关售票处前,总能听到游人背诵《蜀道难》的声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多人的文化情结。课本里的古迹如群星璀璨,目之所及不只是纸张和铅字,而是中华文化的具象化。课本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课文和配图往往是我们接触文化、走近文化的重要途...
祷(油画) 安 琪作网络图片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展进入尾声。今年各大毕业展上最“出圈”的作品,莫过于四川美术学院一幅名为《祷》的油画。这幅画以现代符号解构经典圣母形象,被网友称为重庆人自己的“蒙娜丽莎”。一件艺术品的走红有诸多因素,回到作品本身,油画《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方...
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七十二变”,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科融合”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六月”……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展如约而至,纷纷从高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个公共文化空间,给社会各界带来视觉的美感与思想的共振。本来,毕业展只是一个正常的教学环节,用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