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 [文化观察]在年俗文化中寻味劳动意蕴 日期:2024-02-21

    每到过年,“忙年歌”就不绝于耳。从扫房子到做年夜饭,“忙年歌”不仅成为人们过年期间的行动指南,还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勤劳得福、勤劳致富、勤劳交好运、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意蕴。在中国传统年俗中,未过十五都是年。从农历小年到正月十五,几乎天天都有讲究,每天都有事情要做。中国...

  • [文化观察]新年俗孕育别样年味 日期:2024-02-21

    每年春节,与“家”同样高频出现的另一个词语就是“年味”。不同年代、不同群体的人对年味有不同的认定。比如,蒸枣花、打酒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置办年货场景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商超、电商平台等“一站式”采购模式。摆火炉、祭祖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仪式少了,连“低门槛”的拜年走亲戚...

  • [文化观察]在浓浓年味中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日期:2024-02-20

    春节假期,各地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各类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处处洋溢着热闹欢乐的节日氛围。江苏盐城响水非遗新春展如期举行,数百名演出人员身着节日盛装,踏着欢快的节拍,献上金龙腾跃、腰鼓齐响、秧歌起舞、花船摇曳等精彩节目。在湖北咸宁通山县江源村,一条由175节板凳组成、长达369米的“...

  • [文化观察]节令之美·雨水|19日12时13分雨水:东风散为雨,雨润杏花开 日期:2024-02-18

    (漫画)雨润杏花开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北京时间2月19日12时13分将迎来雨水节气,“东风解冻,散而为雨”。  在北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让小草悄然探出头来,近处难见,远观则是淡绿色的一片片浅雾;在南方,“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 [文化观察]从春节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日期:2024-02-0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我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理念,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追求。...

  • [文化观察]龙年“说文解字”:龙有哪些吉祥寓意? 日期:2024-02-09

    2024年是农历龙年。古籍对“龙”有何记载?中国的龙有哪些吉祥寓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

  • [文化观察]龙行龘龘,龘从何来?有什么字面背后的意义? 日期:2024-02-09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关注。本次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词语“龘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字面背后的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冬冬副教授做客《面谈》,为大家解读文献中的“龘”字。记者:中国最早的文献中记载的“龘”字是什么书中记载的?怎么...

  • [文化观察]博物馆里过大年 感受别样年味 日期:2024-02-08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博物馆不仅不打烊,还推出延时服务。据媒体报道,中国美术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等除夕不打烊,在整个春节假期开放。杭州的市属国有博物馆将延时开放,让社会公众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来博物馆过大年。多家博物馆拿出看家本领,不仅开设了应景的“龙主题”专题展...

  • [文化观察]年货新知 科普之趣(把自然讲给你听·年味) 日期:2024-02-08

    编者按:春节临近,年味愈浓。大家纷纷置办起各式各样的年货,“甜甜蜜蜜”的甘蔗颇受欢迎,车厘子和坚果也成为春节期间的美味佳品。与此同时,不少人家的阳台上、窗户前,一朵朵盛开的三角梅装点着节日的氛围。这种色彩斑斓的年宵花,为新春到来增添了喜庆,寓意着新年的繁荣与兴旺。那么,你知道吗——甘蔗为什么这么甜?...

  • [文化观察]唤醒仪式感,让传统节日更鲜活 日期:2024-02-07

    编者按传统节日是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是中国文化基因的表征。如何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特邀专家学者探讨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的守与创,并请仪式参与者、文艺创造者共同讲述动人的节庆故事。访谈嘉宾: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北京师范大...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网络中国节|古今同心,敬老惠老

    从古至今,孝道传承,惠老政策更是不断进步与完善。古有养老礼制,今有多维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值此重阳,让我们一起关注和支持惠老政策,传递温暖与关怀,给长者们更多的幸福与保障!( 冯云慧 刘洪侠 陈维赫)...

  • 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深闺”服务社会

    在当下的文博热潮中,一些藏身高校的博物馆颇受关注。它们以大学学科特色为依托,承载着某一领域的专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中一些馆藏精品更是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华文明史中不可小觑的宝贵财富。在江苏南京,51所高校中竟“藏”着67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近日,记者走进南京部分高校的博物馆,带你聆听文物背后的...

  • 让博物馆和观众“双向奔赴”

    刚刚过去的2024年暑期,探索历史文化的深度游、研学游备受青睐。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国内博物馆的参观人次同比呈现两位数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跃居景区第一。文博热,反映了人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需求,体现了人们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截至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6833家,位居世界前列。国家文物...

  • 非遗手编,“玩”转指尖

    如果说有一种艺术可以通过绳线在指缝间来回穿梭而承载悠悠古韵,那么这种艺术一定非“手编”莫属。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触摸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的律动,是我研究这门艺术的初心。非遗手编是以绳、草、竹、藤为媒介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作为人类最古...

  • 做有文化的木书签

    木属东方,承载文明。木艺品是人类面对大自然馈赠最好的感恩,匠人们将木头最原始的纹路精心打磨,最终成为伴随人们生活的美好伴侣。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书签是穿行于书中的精灵,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内涵。一木方寸间,浓浓手作情。在木艺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沉浸在书签的世界里,赋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