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应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研学旅游课程,确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学”,避免“只旅不学”;严禁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旗号收客;优中选优确定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供应方……近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布《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
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宋代已经基本定型,当时主要的庆祝活动有浴佛会、食腊八粥等。诗歌记录生活,翻开古代诗人的作品,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吧。 苏轼腊八送别“网红”张怀民 腊八节的庆祝活动浴佛会,由寺院的僧人们主持,走街串巷,很是热闹。宋代《武林旧事》有记载:“僧尼辈...
近期,广西南宁市一个位于街边的报刊亭“重新”开业,变成了咖啡店,其买报纸送咖啡的经营模式吸引了许多民众前往消费“打卡”。该报刊亭咖啡店的主理人是一位“80后”摄影师,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买报纸送咖啡”的销售创意旨在“鼓励大家多看看报纸和书籍”。买报纸送咖啡,这个创意是希望通过这样...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了《第42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推荐了经过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评选审定的31部影片。这些影片“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凭独特而又精湛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专家的青睐。事实证明...
今年暑假,人文自然探索纪实节目《寒暑假》邀请两岸暨港澳地区的8位少年,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索当地自然密码与人文风情,用自然教育打开青少年视野,引发大众关注和网友热议。随着寒假临近,《寒暑假》的自然探索之旅再次受到观众期待。《寒暑假》暑假篇秉持“先观世界,后有世界观”...
《扬兮镇诗篇》,初看以为这是一本诗集,一本关于扬兮镇的诗集,这个取自《诗经》“抑若扬兮,美目扬兮”的千年古镇,对于漂泊在外的江南作者许言午,其向后看的怀旧叙事想必寄寓了无尽的乡愁和诗意。然而,开篇的一场瓢泼大雨,一条坑坑洼洼的黄泥路,把我们带到了1984年9月1日那个老旧残破的泥泞小镇...
近日,《咬文嚼字》“2024年十大流行语”发布,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流行语表面上看是语言文字的创新,实则传达着时代之变。这些涵盖了科技、生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流行语背后,既有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也隐含着社会痛点,能为国家发展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从“2024年十大流行语”中,我们可以...
在充满city感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以“徐家汇书院”IP形象回归的徐汇区图书馆自去年年初开放以来人气一直很旺:平均每天到馆超过5000人次,周末超过1万人次,今年国庆假期最高达2.2万人次。在上海,不少图书馆都通过转型升级获得了持续“热度”,它们是居民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阅...
■纪念叶先生,就要铭记她“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的价值追求■斯人已逝,吾辈当怀之,对先生的最好怀念,就是热爱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日前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辞世后,社会各界纷纷表达哀婉之意、缅...
如今,移动互联网为网络文学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新进入的读者要么离开,要么沉淀下来,开始追求更高的阅读享受,许多作者都面临转型问题,需要闯出一条精品化的新路。从2011年开始,以笔名“爱潜水的乌贼”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以来,我每次都在尝试新的题材,每一部书想表达的主题和切入点都不一样,我希望自己的写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到六七月份,各种别出心裁的毕业仪式为校园生活画上精彩的句号,已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亮丽景观。从恩师前辈的殷殷嘱托,到或整活搞怪或精致温馨的合影、视频,即将踏入社会奔赴山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多年象牙塔生涯留下纪念。纵观2025年各大高校的毕业致辞,有深圳大学校...
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中国网络文...
浙江杭州西湖断桥边,总能遇见游人拿着课本比对景色;四川剑门关售票处前,总能听到游人背诵《蜀道难》的声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多人的文化情结。课本里的古迹如群星璀璨,目之所及不只是纸张和铅字,而是中华文化的具象化。课本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课文和配图往往是我们接触文化、走近文化的重要途...
祷(油画) 安 琪作网络图片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展进入尾声。今年各大毕业展上最“出圈”的作品,莫过于四川美术学院一幅名为《祷》的油画。这幅画以现代符号解构经典圣母形象,被网友称为重庆人自己的“蒙娜丽莎”。一件艺术品的走红有诸多因素,回到作品本身,油画《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方...
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七十二变”,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科融合”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六月”……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展如约而至,纷纷从高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个公共文化空间,给社会各界带来视觉的美感与思想的共振。本来,毕业展只是一个正常的教学环节,用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