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管理宝典
  • [管理宝典]青年教师怎样面向学生站好讲台 日期:2025-01-10

    又一年“师带徒”跟踪培养新进教师的教学实践,使我再次认识到,青年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牢牢把握“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探索和实践。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时,往往会机械地搬用教材、教参中的知识、观点和教学设计要求。这种照本...

  • [管理宝典]以英烈精神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日期:2025-01-09

    2024年11月底,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和安葬仪式举行,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从2014年开始,我国连续11年共将981位“最可爱的人”接回祖国。每年一次的迎回和安葬仪式都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是以英烈精神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 [管理宝典]高校理论宣讲的青年味道 日期:2025-01-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高校青年理论宣讲在“三全育人”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青年理论宣讲要突出主旋律、科学味、全域化和系统性,...

  • [管理宝典]生物多样性教育增强乡村经济新动能 日期:2025-01-09

    生物多样性教育聚焦绿色发展,切实彰显和深度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既涵盖生物、生态等自然科学领域,更突破性地延展至哲学、经济学和国家安全学等多领域。随着乡村经济多元化转型的持续深入和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已跃升为积极主动应对这一转型趋势的必然要求,成为精心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 [管理宝典]中小学如何有效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 日期:2025-01-08

    当“跨学科主题学习”进入到学科中,成为学科课时的“10%”,这意味着在国家课程的话语系统中,跨学科成为学科课程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小学阶段,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们提供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激发创新创造、培育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契机。然而,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并非易事。如缺乏明...

  • [管理宝典]校长如何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日期:2025-01-08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新增部分,是当下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学实施中的一个难点和痛点。引领教师更好地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

  • [管理宝典]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艺术院校教师队伍 日期:2025-01-07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新时代新征程,高等艺术院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锻造一流教师队伍,在教育强国...

  • [管理宝典]完善制度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期:2025-01-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战略支撑,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新征程上,要不断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

  • [管理宝典]将学校博物馆建成“沉浸式”育人课堂 日期:2025-01-07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伴随中小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博物馆进校园”基础上升级学校博物馆,是学校育人载体优化、区域文化传承应有的创新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将博物馆...

  • [管理宝典]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日期:2025-01-05

    科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等都是青少年创造力的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融入非遗文化基因,赋能校园美育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将非遗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实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美育素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新文化的重要渠道。非遗资源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非遗彰显了民族智慧和历史文明,其积极健康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场域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助力教师发展,保持AI时代的教育温度

    作者:承 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4月23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AI与教育》栏目刊登《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师数智素养不可或缺》一文,深度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引发了笔者的强烈共鸣。近期,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要...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挑战

    作者:朱旭东 徐沛缘(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代进程紧密...

  • 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高校就业育人成效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笔者认为,只有提升就业育人成效,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培养青年学生的择业新观念,应立足于高校办学大方向,将就业育人融入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整体布局。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

  • “大思政课”何以为大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面对新要求,要与时俱进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深入理解并切实解决好“大思政课”何以为大、何以善用等根本问题。“大思政课”何以为大思政课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