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评教,我曾开展过一些调研。其中,有两个学生的话让我印象深刻。——“老师,我不喜欢网上评教。每到期末查看各科成绩之前,要求我们对这么多任课教师一次性评教,而且只有完成了所有老师的评教才能看到成绩,这不成了‘为打分而打分’吗?谁知道网页那头是不是匿名显示呢?所以,很多同学随便填就完事了,主观评...
近年来,学生评教制度已逐步成为各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学生评教结果不仅关乎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还与教师个人绩效津贴直接挂钩,因此,绝大部分高校教师十分重视学生评教结果。应该说,学生评教对促进高校教师认真备课、讲课,约束教师课堂言行,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发挥了重...
近年来,学生评教制度已逐步成为各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学生评教结果不仅关乎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还与教师个人绩效津贴直接挂钩,因此,绝大部分高校教师十分重视学生评教结果。应该说,学生评教对促进高校教师认真备课、讲课,约束教师课堂言行,规范教师...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聚焦校园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守护好中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让学生们在学校食堂吃饱吃好,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关键小事。中小学校如何创新食堂管理,促进食堂提档升级,让学生在学校吃得实惠、吃...
期末评语是对学生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价,它是一张“画像”,描绘着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努力与成就、不足与挑战;是一个媒介,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综合表现;亦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对每个学生的了解程度。功夫下在日常对学生的深度认知是写好期末评语的前提。全面...
随着ChatGPT和Sora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成为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擎。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型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创新路径。2024年3月,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提出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深度融合,为学习型社会、智...
又一年“师带徒”跟踪培养新进教师的教学实践,使我再次认识到,青年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牢牢把握“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探索和实践。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时,往往会机械地搬用教材、教参中的知识、观点和教学设计要求。这种照本...
2024年11月底,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和安葬仪式举行,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从2014年开始,我国连续11年共将981位“最可爱的人”接回祖国。每年一次的迎回和安葬仪式都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是以英烈精神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高校青年理论宣讲在“三全育人”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青年理论宣讲要突出主旋律、科学味、全域化和系统性,...
生物多样性教育聚焦绿色发展,切实彰显和深度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既涵盖生物、生态等自然科学领域,更突破性地延展至哲学、经济学和国家安全学等多领域。随着乡村经济多元化转型的持续深入和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已跃升为积极主动应对这一转型趋势的必然要求,成为精心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入手,实现个体需求与国家需求的一致与统一,是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培养供给体系的角度看,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三大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将非遗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实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美育素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新文化的重要渠道。非遗资源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非遗彰显了民族智慧和历史文明,其积极健康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场域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承 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4月23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AI与教育》栏目刊登《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师数智素养不可或缺》一文,深度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引发了笔者的强烈共鸣。近期,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要...
作者:朱旭东 徐沛缘(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代进程紧密...
高校就业育人成效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笔者认为,只有提升就业育人成效,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培养青年学生的择业新观念,应立足于高校办学大方向,将就业育人融入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整体布局。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