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管理宝典
  • [管理宝典]课堂育人需锚定五个“支点” 日期:2025-01-03

    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1世纪初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从破除“学科本位”到彰显“学生本位”,再到立足“育人本...

  • [管理宝典]以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为引领 推动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1-03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在此背景下,原《中华人...

  • [管理宝典]以守正创新激发高校思政教育活力 日期:2024-12-3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要更好地凸显自身特有的“生命线”作用,就必须通过坚持守正创新来激发自身活力。要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在把握思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工作方式方法之新。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动态化的技术赋能更...

  • [管理宝典]拓展大学生就业成长路径 日期:2024-12-28

    毕业后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广阔应用空间,经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创立了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心疼家乡柚子林里堆积如山的废弃柚果,选择生物工程专业,深耕合成生物酶催化技术,用生物科技助力资源深度利用,帮助农民增收……新时代大学生面向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面向基层,勇于突破、主动学习,不仅解决了...

  • [管理宝典]“润心”体系开启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新格局 日期:2024-12-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一重要论述启发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

  • [管理宝典]以通识音乐教育培养高校创新人才 日期:2024-12-27

    高校通识音乐教育既是知识创新与应用的基础,又是培养创造力与创新意识的摇篮。音乐教育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促进大学生建立创新多元的知识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全球化视野至关重要。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佳载...

  • [管理宝典]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大学生心灵 日期:2024-12-26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遵循青年学生成长成...

  • [管理宝典]以“中华美”浸润中国心民族魂 日期:2024-12-26

    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美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美学精髓及其核心价值追求,是当代美育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

  • [管理宝典]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素养 日期:2024-12-24

    实践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实践素养,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思政工作干部队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高校要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教师坚...

  • [管理宝典]变革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日期:2024-12-24

    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胜任力,能够立足我国实践与世界对话、能实现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治理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融入非遗文化基因,赋能校园美育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将非遗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实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美育素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新文化的重要渠道。非遗资源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非遗彰显了民族智慧和历史文明,其积极健康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场域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助力教师发展,保持AI时代的教育温度

    作者:承 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4月23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AI与教育》栏目刊登《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师数智素养不可或缺》一文,深度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引发了笔者的强烈共鸣。近期,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要...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挑战

    作者:朱旭东 徐沛缘(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代进程紧密...

  • 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高校就业育人成效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笔者认为,只有提升就业育人成效,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培养青年学生的择业新观念,应立足于高校办学大方向,将就业育人融入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整体布局。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

  • “大思政课”何以为大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面对新要求,要与时俱进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深入理解并切实解决好“大思政课”何以为大、何以善用等根本问题。“大思政课”何以为大思政课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