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管理宝典
  • [管理宝典]“润心”体系开启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新格局 日期:2024-12-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一重要论述启发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

  • [管理宝典]以通识音乐教育培养高校创新人才 日期:2024-12-27

    高校通识音乐教育既是知识创新与应用的基础,又是培养创造力与创新意识的摇篮。音乐教育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促进大学生建立创新多元的知识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全球化视野至关重要。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佳载...

  • [管理宝典]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大学生心灵 日期:2024-12-26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遵循青年学生成长成...

  • [管理宝典]以“中华美”浸润中国心民族魂 日期:2024-12-26

    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美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美学精髓及其核心价值追求,是当代美育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

  • [管理宝典]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素养 日期:2024-12-24

    实践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实践素养,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思政工作干部队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高校要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教师坚...

  • [管理宝典]变革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日期:2024-12-24

    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胜任力,能够立足我国实践与世界对话、能实现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治理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也...

  • [管理宝典]守正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育人 日期:2024-12-24

    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就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做好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部署。守正创新是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高校作为人才培...

  • [管理宝典]探索方法路径,振兴乡村教育 日期:2024-12-24

    强国必强教育,教育必强乡村。乡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神经末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也是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新征程,扎根中国大地,着力以振兴乡村教育实现教育振兴乡村,是教育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深刻理解新时代...

  • [管理宝典]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 日期:2024-12-20

    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同程度存在培养理念滞后、内容不精、效率不高、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我们要积...

  • [管理宝典]把握“四个立足” 抓实职教科研工作 日期:2024-12-20

    科研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近日,“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科研”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引发讨论。科研是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当前,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职教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立...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构建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入手,实现个体需求与国家需求的一致与统一,是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培养供给体系的角度看,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三大矛...

  • 融入非遗文化基因,赋能校园美育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将非遗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实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美育素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新文化的重要渠道。非遗资源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非遗彰显了民族智慧和历史文明,其积极健康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场域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助力教师发展,保持AI时代的教育温度

    作者:承 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4月23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AI与教育》栏目刊登《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师数智素养不可或缺》一文,深度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引发了笔者的强烈共鸣。近期,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要...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挑战

    作者:朱旭东 徐沛缘(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代进程紧密...

  • 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高校就业育人成效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笔者认为,只有提升就业育人成效,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培养青年学生的择业新观念,应立足于高校办学大方向,将就业育人融入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整体布局。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