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课堂参考
  • [课堂参考]实践在美丽的乡土上——乡土物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日期:2024-12-06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瀚文外国语学校的跨学科探究室里,陈列着一件件学生仿制的乡土物化成果:摄影器、望远镜、金漆木雕、陶瓷……这些物化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乡土物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乡土物化课程是指通过挖掘典型性、代表性的乡土资源,在深入了解、考察的基础上,实现乡土资源创意物化的...

  • [课堂参考]如何提升准语文教师经典诵读能力 日期:2024-12-06

    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强化经典诵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培养的题中之义,应该从准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抓起。加强对经典的诵读和研习,既需要系统有效的经典诵读内容,又需要恰当的方式方法。在汉语言文学(...

  • [课堂参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 日期:2024-12-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形成的文化结晶,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其思想内容与学校思政教育内容一脉相通,能够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滋养和育人源泉。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 [课堂参考]善用身边事 启迪育新人 日期:2024-12-0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并与课程教...

  • [课堂参考]如何把握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内在契合性 日期:2024-1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活用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实践中深刻把握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内在契合性,并通过教学加以彰显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二者契合的根本 ...

  • [课堂参考]拾级而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日期:2024-11-29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且记忆力佳的重要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刻板化授课模式,减少对小学生的思维限制,对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做?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几点经验。初读文本、启发思维:让思维有“根”&n...

  • [课堂参考]搭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支架”——以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 日期:2024-11-2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就包括“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该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文学阅读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精读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赞美了王戎的杰出才智。如何让学...

  • [课堂参考]故事阅读在网络时代的育人价值 日期:2024-11-28

    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体现在,促进读者语言能力,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影响和塑造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激发积极情感和思想活力 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国故事文化的瑰宝,深入探究故事阅读在解决网络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心理、行为等问题时的作用机理,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研究理...

  • [课堂参考]舞蹈课程如何走进中小学课堂 日期:2024-11-27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舞蹈”首次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序列,舞蹈课程的理念、价值、功能、内容、要求、方法、评价,在新课标中有了全新的阐释和系统设计。作为“新三科”(舞蹈、影视、戏剧)的成员,舞蹈课程真正地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还需要进行...

  • [课堂参考]社会大课堂如何赋能大中小思政一体化 日期:2024-1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入...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把握关键点 读透“整本书”——“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探索与实践创新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强调要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上而下的倡导与自下而上的创造,使“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界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那么,如何将“整本书阅读”读透?“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探索与创新实践”对此作出了专业的回答。该项目先后获得2021年...

  • 将志愿服务教育融入思政课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我们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程思政功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阐释和表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光辉文献和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里所说的原著,包含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引领学生追求真理、坚定信仰,磨炼意志、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是开展课程思...

  • 高校美育课重在鉴赏、体验、实践

    高校美育课往往较受学生欢迎,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也有一些课程沦为“水课”“学分课”。如何提升高校美育吸引力?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此前曾做过深度探讨。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在人格塑造、陶冶情操、完善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

  • 四重叙事的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全面深化改革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与时代发展的激昂鼓点同频共振,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融合知、情、意、行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叙事化设计教学过程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理论认识问题和现实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生活情境性、丰富的意义承载性和多维的互动交流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