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体现在,促进读者语言能力,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影响和塑造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激发积极情感和思想活力 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国故事文化的瑰宝,深入探究故事阅读在解决网络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心理、行为等问题时的作用机理,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研究理...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舞蹈”首次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序列,舞蹈课程的理念、价值、功能、内容、要求、方法、评价,在新课标中有了全新的阐释和系统设计。作为“新三科”(舞蹈、影视、戏剧)的成员,舞蹈课程真正地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还需要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入...
近年来,笔者先后在北京、江苏、山东、陕西、河南、黑龙江、云南等地多所重点高中进行复习课教学指导,与相关学校高三年级的各学科教师就课堂观察情况进行座谈交流。笔者发现,不少复习课都一定程度上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深入理解“七个不等式”。遗忘了≠没学过...
上学期我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开了两门传统文化选修课:一门是给高二开的“《论语》《老子》选读”,一门是给初二开的“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讲什么与怎么讲文化通识课以读传世经典为中心,这是东西方教育家的共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便是从“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摘 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对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大学生心理接受方面存在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实效。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教育教学的各领域和各环节,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可以提供丰富的学...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为不同的学生点亮梦想之光。发挥引领作用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教师要适时地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明大德。教师要善于引领,向学生推...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秉持系统思维,调动全社会力量,协同多教学要素,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史的内容丰富、载体...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十年前,我初读《传习录》里这段话时,便有天灵盖被狠狠一敲的震颤。所以当共读这本...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强调要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上而下的倡导与自下而上的创造,使“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界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那么,如何将“整本书阅读”读透?“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探索与创新实践”对此作出了专业的回答。该项目先后获得2021年...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我们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近年来,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笔画笔顺错误、书写能力弱化等现象日益突出,此外,部分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无法规范表述答题步骤和过程,这些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规范的汉字书写与表述既是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的基本功,更是培养文化认同和逻辑思维的关键所在。规范汉字书写:传承文化,塑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阐释和表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光辉文献和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里所说的原著,包含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引领学生追求真理、坚定信仰,磨炼意志、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是开展课程思...
高校美育课往往较受学生欢迎,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也有一些课程沦为“水课”“学分课”。如何提升高校美育吸引力?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此前曾做过深度探讨。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在人格塑造、陶冶情操、完善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